文档介绍:第9章网络舆论
以现实的目光审视虚拟的世界,透视虚拟空间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
1
舆论
舆论, 又称民意( public opinion) , 是特定社会系统中成年公民对社会的总的评价、态度以及对特定社会事件、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的集合。
通常, 舆论被认为是权力中心之外的人的意见, 表现为公众———而非权力精英———对事物的综合看法。由于其所隐含的民意假设, 舆论在民主社会里具有特殊的力量, 往往成为诸多争论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舆论的形态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赖以孕育产生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社会信息传播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成为人们感受舆论、表达意见的又一重要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上网成为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尤其重要的是, 在各种网民最经常使用的功能中, 包括了舆论的了解( 浏览新闻、论坛/BBS / 讨论组) 和对社会舆论孕育、发展的参与( 论坛/BBS / 讨论组) 等。
3
各种功能包括博客等的普及, 网民对网络内容的贡献日益显著。与此同时, 的应用内容中寻找和发掘新闻素材和选题。
换言之, 网上的议程或者网络舆论, 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越来越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4
古老的舆论概念, 在网络时代正被赋予全新的特点———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产生、演变的方式, 都深深带上了网络传播时代的烙印。
5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 是指公众( 指网民) 以网络为平台, 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 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
目前, 较常见的几种网络舆论的形式和平台主要有: 各种网络新闻, BBS、博客、虚拟社区, 各种即时通信( 如ICQ、QQ、网易泡泡、雅虎通、MSN) 等。
“网络新闻舆论”与“网民意见舆论”。
6
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
广义的,狭义的?
广义的网络舆论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社会舆论形式,既有经过精心选择的经由传统新闻媒体表达的新闻舆论,也有未经任何过滤的公众舆论;既有各种利益集团及其代理人故意制造的舆论“气球”,也由来自草根阶层的真实民意。它们的主体也是多样的,这让网络舆论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7
在流行的话语中,网络舆论更偏重于其狭义的含义,特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舆论。
网民虽然可以被视为舆论主体,但他们并不与现实中“实体”的人完全对应。“枪手”, “马甲”,官方舆论有时也伪装成网民的“民间身份”来表达。
在网络舆论研究中正视“网民”的特点,充分考虑网络舆论的这种复杂性是必要的。
8
网络舆论的构成
舆论主体、客体和舆论自身
9
形式崭新、性状复杂的舆论主体
匿名和虚拟性。“社会情境线索假说”, 舆论主体匿名和虚拟性这种崭新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大胆、自由表达意见和实现民主的安全空间, 但同时也带来了滥用自由的隐患。
泛化和分散。这种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 带来了多种声音, 导致舆论多元化。在这多元的舆论中, 鱼龙混杂, 不乏导向偏失者。
个体自主性增强。交互性和自主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