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新校区
一期工程方案设计
摘要: 创建一条人文与自然景观之轴,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人为本,并结合传统文化——院落,为学生提供交往空间。创造出一组既符合时代特色,又充满活力的建筑形象。
关键词: 景观之轴院落交往空间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新校区位于郑州市西南马寨开发区,工业路以南,曙光路以西。一期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学校大门、校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基地位于新校区主轴线上,东临运动区,西临实训工场及活动区,南临学生生活区,位置重要,,。
校区用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北主轴线纵贯教学区,主入口设在北部开发区主干道,标高115米,南部轴线端点图书馆标高约120米。东西轴线横贯学生活动区,东西入口为校区次要入口。
一、设计理念
,为学校创建一条人文与自然景观之轴,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平面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院落,多创造室内外灰色空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
,宏伟尺度与细腻的处理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组既符合时代特色,又充满活力的建筑形象。
二、总体布局
本方案总体布局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条主轴线贯通校园南北,轴线上依次串联了三个主要广场,形成校园的主体空间。这一空间序列有收有放,一张一弛,逐步展开。主轴线上第一座建筑是大门,顶部中间相连,形成一个取景框,把校园景色收摄进来,增加空间层次深远效果。进入校园,首先是绿树掩映下的迎宾广场,结合水景,铺地,文化墙、反弧形道路把大门、办公楼、教学楼、体育馆融为一体。穿过迎宾广场,来到知识广场,西侧为院系办公组团及实验组团,东侧为教学组团,东西两条连廊将两楼群联系起来呈合抱之势,富有韵律感,强化了广场的边缘和界面。知识广场由北向南结合地形分为四个小广场,逐步升高,广场以绿化为主,乔木、灌木结合草坪,构图上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几何状布局,颇具西方图1 总平面图
园林风韵,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成为师生共享,交流的重要场所。绕过教学区来到图书馆楼前广场,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图书馆是从主校门进入广场的收头,是校区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和视觉焦点,更是校园人行活动、人流集散的中心点。
校园的建筑为组团式布局,位于校园中心轴线上的一系列广场庭院是本方案最大特色。如果把迎宾广场类比为迎宾纳贤的“厅”的话,那么知识广场就相当于交流待客的“堂”,组团内庭院就好比生活休闲的“院”。大大小小的多个院落赋予不同的主题,使之具备归属感与领域感, 图2 鸟瞰图
同时大小院落相互渗透,加强了院落内交流的空间意象。
见图1,图2
三、单体设计
大门是校园景观轴线的起点和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礼仪性出入口,对整个校园的形象和风貌起着重要作用。造型采用现代、简练的设计手法,结合教学区建筑风格,大方的体块穿插,体现出现代建设类高校特有的博大、创新的校园精神。见图3
图3 大门图4 办公楼
总体布局:办公楼位于校前区,紧邻大门西侧,呈“L”型展开,面向环路,层数为三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5751平方米。见图4
办公楼场地位于较缓的坡地上,因此局部就势设置了缓坡草地,除了进入办公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