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富对话主编:*Copyright?2002-2001Allrightsreserved.*:orum:E-mail:***@orxuyu@在所阅读的这本电子图书由“E类出版物”制作出品。本书版权归作者所有,“E类出版物”只负责制作发行工作。在保证原书内容完整的情况下,您可以对本书进行转载。如果您愿意,我们很乐意您在转载的时候写上我们网站的名字。如果您需要使用本书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用于某种商业用途,请联系作者,在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您可以继续您的行为。但如果您没有征得作者同意而擅自用于某种商业目的,“E类出版物”将不对此负任何责任。如果您有意出版您的作品,或者您有制作好的别人的作品,我们都欢迎您授权我们为您制作或者出版,联系信箱是:@。欢迎您订阅我们的更新电子杂志!如果您不经常上网,但又担心错过“E 类出版物”更新的内容,您可以在您方便的时候登录我们的网站,在首页上您会看到“更新邮件”一项,您可以使用一个安全的E-mail 地址来订阅。今后每次更新我们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您。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您跟“E类出版物”站长联系。网站地址:::@投稿信箱:@前言1999年9月27日,′99《财富》全球论坛在中国上海举行。此后的三天里,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著名企业家、各国政要和经济学者会聚一堂。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盛会”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同仁们精诚合作,在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之后,开始了对′99《财富》全球论坛的特别报道。从9月27日晚19:38至9月30日晚21:00,前方报道组陆续发回了300多分钟的电视节目。在这些节目中,会议的全过程被完整地纪录,会场内外的花絮得以展示。更重要的是,与会人员的观点、思考,以及贯穿会议的核心主题,被尽可能深入地挖掘了出来。1999年,是中国电视界繁忙的一年,各种大型报道的选题接踵而来。在这些忙碌的日日夜夜里,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特别报道,我们曾面对着节目定位的抉择。′99《财富》全球论坛的盛会,立足于全球,却又着眼于中国;由美国人主办,同时又在中国50周年国庆前夕举行。从电视报道的角度来看,它既是一次独立的会议,又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因此,节目定位准确与否,就成了此次报道成败的关键。9月27日晚,江泽民主席在会议的开幕晚宴上说过:“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未来50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他的未来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前途,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今晚与会的各位企业家,都是你们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战略眼光??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要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番话,成了我们选择报道角度的重要依据。节目的制作者们牢牢把握住了“与我有利,以我为主”的方针,突出了一个中国媒介应有的报道视点。“会议新闻”、“财富专访”和“财富对话”构成了此次特别报道的主体结构。除了会议的过程之外,中国50年来辉煌的建设成就,通过世界经济巨子们的眼睛被折射出来;中外企业家同时走进我们的演播室,这里有交流也有学习,有对话也有碰撞。可以说,通过我们的摄像机镜头,既为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次机遇,又向共和国50周年的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这次特别报道中,我们也曾置身于世界电视媒体竞争的激烈战场。′99《财富》全球论坛是举世瞩目的盛会,世界各大电视媒体云集上海。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的摄制组既是在完成一项报道任务,又将面对一次激烈的媒体大战。此次会议的组织者对于新闻报道的控制非常严格。通常情况下,记者几乎无法直接接触到与会代表。平时所说的“挑”、“等”、“抢”的新闻采访基本功,在此很难施展。中央电视台即使作为中央级媒体,所享受到的优势也是十分有限的。在采访前沿,我们和其他媒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了竞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节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前方记者的精心准备。早在会议开幕前的一个多月,他们就已经投入了此次特别报道的筹划工作。因为预见到会议期间激烈的媒体竞争,我们的记者回避了到会议上临时抓取素材的惯常做法,事先就和预定的采访对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会议议程安排得非常周密,代表们仅剩的一点自由时间便成了各大媒体争夺的焦点。就在这种情况下,先后有17位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参加了12场《财富对话》节目的制作。其中,很多跨国公司的代表,N的采访,而走进了我们的演播室。正当其他媒体的记者在会场中焦急等待的时候,我们却在会场之外取得了成功。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来自业内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