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徐州橡塑有限公司.ppt

格式:ppt   大小:1,21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橡塑有限公司.ppt

上传人:dyx110 2018/4/21 文件大小:1.1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橡塑有限公司.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徐州橡塑有限公司
XUZHOUXIANGSU
公司简介
徐州橡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制橡胶机械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橡胶机械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研发,我公司橡胶机械生产能力已跨上新台阶。
本公司始终秉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产品销往全球各地,深受用户好评。
公司的发展历程
布局全球化战略徐塑轮胎拓展国际市场
(初生牛犊不畏虎)
在中者对面的***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四大名著的欣赏。
小学时代的^^^,一有时间就捧着《三国演义》反反复复地看;青年时,
他时常会把《水浒传》中108将的名字和绰号倒背给自己的伙伴们听。
就像这位徐塑轮胎(下称“徐塑”)首席执行官对中国以及外部世界的不断探知
与热爱一样,从中国到欧洲,再到美国,徐塑都伴随着世界一体化潮流的不断推进,而迅速成长。
以全球化思路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脉络,也逐渐在以***为领导的徐塑
管理层中达成高度一致。
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反复咀嚼着那句“竞技场正在铲平”,而曾经雄霸市场多年
的跨国巨头们在瞬息万变的新世纪里已四面楚歌,它们屹立不倒的神话正在被颠覆。
包括轮胎在内的各类产业,后来者的无畏与神速将让世界霸主们为之震撼。
在不知不觉中这个传统产业也面临着洗牌与重整。
短短5年,这家2001年排名世界轮胎企业第11位的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欧美
的提前布阵、中国市场8年的摸索与迅速决策,去年一跃进入全球第七。目前,它
已打败了米其林等全球三大轮胎巨头,成为中国轿车胎占有率最高的外资公司。
基石:中国崛起
23岁那年,刚刚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与其他中国男青年一
样,参加了中国军队的服役。2年半之后也就是1973年,与其他军队转业的同龄人一
样,***开始找工作。他每天会买一份报纸,寻找广告上的企业招聘信息。
某一天,徐塑轮胎公司的招人启事吸引了他。经过笔试和面试,他如愿以偿进入
这家轮胎企业,“当时兴奋了好一阵。”
在徐塑工厂培训了一个月之后,***被派往公司的国际事业部担任职员,从而
开始了他的国际之路。
***进入徐塑公司的时候,适逢中国汽车工业从原先的萎靡不振转到引入海外
技术并实施“国产化”战略的阶段。
而汽车工业作为国家产业的重心之一,为徐塑轮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那时,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如现代汽车等引入了日本汽车进口零部件,并与美
国通用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得汽车零部件厂商也着手研究海外技术。
徐塑轮胎的成长,与公司管理层在市场认知度以及国际视野的开阔度上密不可分。
中国国内的汽车工业出现转折的时期,是在1985年至1990年。这5年内,中国汽
车产量实现了翻三番,达到年产近140万辆的新纪录。中国本土汽车厂商随后断绝了
与美国的汽车合作关系,进行国产汽车的全面自主化。中国人也提倡国货,不仅汽车
使用国内自主品牌,同时也愿意购买如徐塑或者锦湖等公司生产的轮胎。
国内市场热气腾腾的时候,徐塑获得了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等众多国内公司的支持。
发展:进入欧美
徐塑轮胎在那时就为其国际化之路进行了双管齐下的布局。公司把研发人
员和营销人员两批人分别送到国外学校以及国际市场中。前者学习轮胎工艺,
并把国外轮胎拿回国内来进行成分与技术的研究。后者则注重国外竞争对手销
售策略的学习和了解,为徐塑产品有朝一日切入一线国家而提前布阵。
十年之后也就是1982年,研发部门被总部划出,单独成立中央研发中心,
展开更先进的技术探索。
1990年,当研发人员研制出了最新和技术要求更高的产品时,派往国外的
类似***这样的人才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而确保国际市场地位的办法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帮
助海外销售实现飞跃。
在制造出自行研究的泡沫橡胶雪地胎之后,公司于199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
成立了技术中心与生产基地,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同时上马的结果是,徐塑于
1991年获得了德国大众高尔夫的第一笔订单。
徐塑公司的数据显示,企业至90年代后期才在这两大主战场打开局面。
而这种形势下,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和生产并驾齐驱。多年来,公司6%的人
员集中在研发领域,中国本部拥有617名,海外达到200多名,企业每年在研发
方面的投入占到其年收入的约5%,比例之高在所有轮胎制造商中排名前列。
其中,就包括一些非常先进的、且只有在米其林或者普利司通等公司中可
以看到的千万美元大型设备。
飞跃:直通世界
与欧美企业过招之后,徐塑认为,除了可靠的质量之外,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务之急。
因此,徐塑于1999年在中国江苏和浙江两地建立了两家工厂,向海外出
口。而这时,徐塑也没有完全理清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于是,徐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