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莆田方言与莆田文化》
10对外汉语卓志辉 2010013507
莆田话即莆仙方言,是闽方言五个次方言之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俗和思维方式,它还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方言与文化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方言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下面我以自己的方言知识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从莆田方言与莆田戏曲、历史****俗、文字书写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作粗浅的考察。
关键词:莆仙方言;文化;民俗;比较关系;示例。
(一) 莆仙方言与莆仙****俗
语言是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一个地区的方言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个地区的生活****惯和风俗人情。莆田人祟尚礼仪,讲究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礼遇有加。这从莆田人的称谓和日常礼节性用语中便可反映出来。如莆仙话称“女婿”为“子婿”,称儿媳为“新妇娘”,称“亲戚”叫“亲情”。小女孩的泛称比较多,有阿妹哥、阿妹囝、阿妹丁。这些都是对他们的爱称,以这样的称呼来显示出他们亲昵的关系。在相互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语言是“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你了”。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润滑剂。在待客方面也很热情,在家中一看见认识的,就大呼“快来坐一下”,继而便要客人“吃杯茶”“说新闻”,若有重要客人来,主人定要亲自下厨。
(二) 莆仙方言与莆仙戏曲
莆仙戏是流行于莆仙方言地区的戏曲,莆仙话中的许多谚语大部分来自莆仙戏。如:“有人救刘寿,没人救三娘”。语出莆仙戏《华岳三娘》,此语比喻别人家有人去救(或帮助),却没有人来救(或帮助)自己。再如“徐永年亲眼见过”。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高继祖》。徐永年是高继祖的老仆人,继祖一家被害,他都亲眼看见过。此言比喻某人对某件事发生的全过程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作为证人。而莆仙戏中的唱词又用莆仙方言演唱,在唱腔、表演上也极具莆仙特色,因为莆仙戏的剧本创作大部分都取材于莆田人的日常生活,并在莆仙方言的演出,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娱方式。
莆仙方言与莆仙历史
语言——它是文化的根,是历史传承的媒介,从莆仙话的古老窥见莆田历史的悠久。莆仙话保存着大量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如称“书”为“册”、称“绳”为“索”、称“哭”为“吼”、称“房”为“厝”。莆仙话中把“昨天”叫“昨暮”,,源自《史记》卷六十七:“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这里的“昨暮”就是指昨天。清代有位学者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莆仙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莆仙方言中还带有古代原住人闽越族的语音遗留。如北方称牲畜居处为“圈”,莆仙则称为“栏”,音义和壮族、水族、傣族相似。又如莆仙方言的“坂”字,音义与壮侗语的一样,意为村寨,用于地名。从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