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南纲要
2010年11月
为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活动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2011年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根据《沈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市“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倾力打造生态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民生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作高起点开局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计划体系及重点支持的领域和方向
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以解决制约沈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以及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以及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重点安排以下计划。
。以建设具有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以攻克产业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为重点,着力解决我市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
提升和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我市承担国家部分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作为引领,支撑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特种专用数控机床、输变电装备、重矿装备、通用石化装备、现代建筑、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和综合配套能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攻关,掌握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整体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重点支持我市水稻、玉米、大豆、果蔬、林木、花卉和畜禽等新品种繁育推广;支持
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培育农业名牌产品,实现产业化。重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继续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和开展“青年农民上大学”活动,推动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信息化、农村科技园区、特色产业、科技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载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3. 社会发展科技攻关与生物及制药产业化。在社会发展领域,启动实施科技惠民工程,针对我市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资源节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