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苹果
形态习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光滑。单叶互生,椭圆至卵圆形,叶缘有锯齿。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含苞时带粉红色,雄蕊20,花柱5。果实为仁果,颜色及大小因品种而异。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心土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繁殖栽培用嫁接繁殖。砧木有乔化砧和矮化砧。常用乔化砧有:楸子、西府海棠、山荆子,矮化砧主要引进英国品种。采用宽行密植,行向南北。偏南部地区秋冬土壤封冻前栽植,偏北部地区春季解冻时栽植。苹果自花结实力差,栽植时必须配置授粉树。
资源分布: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1870年前后始传入我国烟台,近年在东北南部及华北、西北各省广泛栽培。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苹果是喜冷凉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最底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10℃年积温5000℃左右,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低温时间不足,发叶、开花推迟而不整齐,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动,到了5月鳞片松开脱落,成为枯桩,严重降低产量;绝对低温低于-30—-32℃,又发生冻害。据调查,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区的表现如下表。
表1苹果在云南不同海拔和温度地带的表现
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气温()丰产性果实品质病虫害生长规律适宜性
1800以下15以上`差差重不正常不适宜
1800—200014—15中中较重较正常次适宜
2000—220013—14丰上轻正常适宜
2400—250012—
2200—240012—13高优极轻正常最适宜
在2200—2400米、平均温12—13℃地带,苹果表现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昼夜温差,积温足,紫外光线强,苹果表现丰产稳产,果色鲜艳,果形高装,五棱分明,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胶粘性大,风味好,耐贮性和耐寒性强。冬季低温足,果树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花芽质量好,次春按时萌动,发芽、开花整齐,坐果率高,病虫害少而轻,所以是苹果的最适宜地区。海拔2000—2200米、年均温13—14℃和海拔2400—2500米、年均温12—℃地区,紧接最适宜区的下带和上带,是苹果的适宜区。海拔1800—2000米、年均温14—15℃地区,冬温偏高,在“冷冬”年份基本能顺利通过休眠,次年表现较正常;在“暖冬”年份,不能顺利打破休眠,就会出现发芽推迟、开花不整齐、产量降低,所以是苹果的次适宜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年均温15℃以上地区,夏秋温度过高,降温晚,不仅果实着色差,糖低酸高,而且枝叶猛长,营养生长期长,迟迟水落叶,花芽分化不良;冬温过高,休眠期低温时数不足,花芽不能顺过休眠,扰乱了正常生活规律而导致生理紊乱,次春发芽、开花不整齐,坐果率低,病虫害多而严重;在海拔2600米以上、年均温9℃以下地带,又年积温和生长期温度不足,树变矮小,节间变短,果实细胞分裂数目少和膨大系数小,导致果小、皮厚、肉硬、糖低,均是苹果的不适宜地区。因此,发展苹果应选最适宜和适宜地区建园,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品种的优良性状,获得高产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