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语法(一)
实词部分
第一节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分(GO)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GO)
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GO)
四、名词等活用为动(GO)
五、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GO)
六、名词作状语(GO)
(BACK)
一、古代汉语的词分类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手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动词。
(BACK)
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四、名词等活用为动词(不包括使动用法和意动法)
(一)名词用如动词(GO)
(二)形容词用如动词(GO)
(三)数词用如动词(参照形容词活用的规律) (GO)
(一)名词用如动词
定义:指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用作动词谓语,这时它并不起使动或意动的作用,但词义一般产生一些变化。
①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赵氏的子孙做诸侯的人,他们的继承侯位的子孙还有存在的吗?)《触龙说赵太后》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chì)之。”(秦王的近侍想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眼呵叱他们。) 《史记·廉蔺列传》
②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东,至东城,只有二十八名骑兵。”(项羽就带领败军往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二)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艰、险、老、少、大、小、方圆、远、近、窈窕、慷慨、从容、憔悴等等。
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特点。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形容词也可以灵活运用,如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