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1
文档名称:

导游基础知识第5章.ppt

格式:ppt   大小:12,186KB   页数:19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导游基础知识第5章.ppt

上传人:rdwiirh 2018/4/24 文件大小:11.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导游基础知识第5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中国宗教概述
〖内容提示〗本章重点介绍中国四大宗教的基本常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简况,四大宗教的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教建筑常识以及宗教著名景观等。
第一节宗教信仰概述
第二节道教
第三节佛教
第四节伊斯兰教
第五节基督教
第一节概述 宗教的产生
多神教
一神教
佛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
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
本土道教
中国四大宗教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
、兼容性
道教是本土宗教,部分汉族人信仰它: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已被部分汉族人接受,因此,可以说宗教信仰具有群众子性、兼容性。
、自由性
中国公民依照宪法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二、汉族人民宗教信仰的两个显著特点
二、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1、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
2、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
3、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she)族、纳西族、彝族、羌(qiang)族、满族、朝鲜族等。
4、信仰小乘佛教的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
5、信仰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宗教”一词源于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之言为“教”,佛弟子之言为“宗”,二者合称为“宗教”,意为崇尚、奉行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诲。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等渐进的发展过程,成为一种自发、自在的宗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自发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的宗教。此时宗教产生了具有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宗教机构,而且宗教理论和教规、仪式日趋完备。它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因此,受到了统治阶级普遍的提倡和支持,并不断发展、演变、向外传播。
第二节道教
(一)初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东汉后期四川鹤鸣山张陵的五斗米道和河北巨鹿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二)溯源
1、古代鬼神思想
2、巫术和神仙术
3、黄老思想
东晋葛洪总结神仙方术的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道家修炼体系
南朝陆修静和寇谦之创立了南北天师道,还完善了道教的教规、仪范
陆修静的再传弟子茅山道士陶弘景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为道教构建了一个整齐有序的神仙谱系,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极大。自此,道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隆盛
唐宋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措施,对道教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金元时期,形成全真派、正一派两大宗派。
(四)衰落
明代中叶以后,道教逐渐转衰。清代重视佛而抑道。
(五)弘扬
明代中叶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