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工作范文]中央商业大街武汉.ppt

格式:ppt   大小:12,357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作范文]中央商业大街武汉.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4/25 文件大小:12.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作范文]中央商业大街武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设备管理标准相关资料
蔡天成——资深设备工程师!
企业设备工程师
设备工程项目实战派专家
中华培训讲师网高级讲师
现任天下伐谋公司合伙人、签约讲师
什么是设备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是什么意思?以生产过程中所用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设备标准。设备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加工精度、维修管理及包装、贮运等。以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维修和更新等管理… 
设备管理标准以生产过程中所用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设备标准。设备管理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加工精度、维修管理及包装、贮运等。 
以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维修和更新等管理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为设备管理标准。 
一、设备管理标准主要包括: 
①设备选择与评价标准,包括设备寿命标准、设备经济使用标准、设备投资回收期标准、设备租赁标准等; 
②设备分类及编号标准,包括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代号标准、设备编码标准及设备技术档案标准等; 
③设备使用、保养与维修标准,包括设备利用指标、设备保养规程、设备检查规程、设备管理维修规程等。 
测量设备管理标准作业规程一、目的 
确保测量设备的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二、设备管理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处对测量设备从配置、样准、使用至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 
三、设备管理标准职责 
1、  总经理负责批准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 
2、  管理处经理负责审核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经理助理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 
3、  管理处机电维修部负责提出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或申请;负责测量设备的 
使用、校准和管理。 
四、设备管理标准程序要点 
1、  测量设备的范围 
(1)按用途可分为向顾客计费用的;维护和检修设备用的;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视用的。 
(2)按装置可分为安装于固定管道、设备上的;移动使用的。 
(3)按来源可分为公司原来已有的、新采购的、借用的。 
(4)按形式可分为仪器、仪表、磅秤、天平、量具、测试软件。 
2、  测量设备配置的要求 
(1)数量满足使用需要。 
(2)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和精度等级满足被测对象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 
3、  测量设备的采购 
(1)机电维修部主管应根据测量设备的现状和需要,提出采购计划或申请,经 
管理处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按规定进行采购。 
(2)采购计划或申请应详列所需采购测量设备的下列资料: 
a、名称、型式或型号、规格、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精度等级; 
b、数量、该产品的标准代号(尽可能做到)、用途、参考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名称。 
(3) 采购人员应严格按采购资料进行采购,如有变动,应事先征询机电维修 
部主管的意见。 
(4) 测量设备采购进公司后,应按公司相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机电维修部 
主管应核对实物是否与所申报采购资料相符,并核查验证包装、外观及 
所带证明、证件。 
4、 测量设备的管理 
(1) 机电维修部主管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测量设备,其职责为: 
a、  建立测量设备台账,其内容包括:出厂编号、公司编号、名称、型式或型号、量程参数、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数量、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开始使用日期等唯一性标识追溯性资料,并随测量设备的变化而保持台账的可用性和可追溯性; 
b、  对测量设备逐一进行编号标识,其要求为: 
本表未作规定的,由专职管理人员依据上述原则予以规定; 
——标识方法应按方便、适用、可行、易于观察的原则进行,一般采用带色彩(如红、黄色)的不干胶纸编号后粘贴于测量设备适宜部位的方法实施。 
c、  规定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根据其使用频率及测量设备精度等级确定,如表二: 
d、  按确定或规定的校准周期将测量设备委托国家授权的计量监督检测单位进行校准,并办理相关委托手续; 
e、  对测量设备的使用、停用、报废及校准标识的保持进行检查、监督或办理相关手续。 
5、  测量设备的使用 
(1)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应确保测量设备(原安装于机械、电气设备上的除外)在使用前(含采购进入公司的)均经过了校准,且校准结论满足使用要求。 
(2)使用人员应熟悉测量设备的使用,正确、合理、按规定选择和使用测量设备,并确保在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3)使用人员在调整测量设备时,应防止由于调整不当,而使校准状态失准。 
(4)当发现测量设备失准时,应对已测量或计量的结果进行复查,消除由于失准可能造成的影响。 
(5)测量设备的保管防静环境应适当,不应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