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闻采访读书笔记
——佟志莹
1、【好的开场等于成功采访的一半。】——新闻采访课第二课
采访就和写文章一样,都有一个所谓的“三句半”定律。无论多长的文章,赢得人们好感的关键就在篇首的几句。而人和人之间的认识或者说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印象,据说都是取决于初次见面的3分钟。采访初始不要提敏感问题或让采访对象难堪的事,要尽快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与信任,尽快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
2、【外交记者之访问,最希望其人之健谈,但具体问题,外交记者不可不预行设擒纵之法至谈话时乃用擒纵之方法】——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意思是:采访中,当采访对象谈话奔放时,记者要采取“擒”,即设法控制对方,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预先策划进行;当采访对象问十句答一句时,要采取“纵”法,即营造良好氛围,唤起采访对象最佳心理状态,并利用巧妙提问,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许多心理学的知识。不表采访之意是为了放松采访对象的心理“不述己见”戒备,达到倾诉流畅的目的。“擒住问明”则是在受访者犹豫之时,用主动发问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采访考验的是人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记者应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常识和技巧,用新闻心理学来武装自己,并在采访中充分的、巧妙的运用它,我们的采访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采访也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不能在采访中带有色眼镜,道德、价值观、人生观审判。】——新闻采访课第二课
4、【采访是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面对面的印证。】——新闻采访课10月26日
我们必须要问出的是我们采访对象是谁,他知道些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做、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以及影响怎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采访前充分的准备的基础之上的,需要采访者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和主要经历性格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置问题,和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面对面的印证那些根据事实提出来的问题,掌握提问的主动性才能很好地掌控全场。
5、【采访中要把握好收和放。】——新闻采访课10月26日
在采访中我们想要把准备好的问题尽可能的问出来就要求记者必须能掌握好收和放的时机和尺度。采访中的境界有两种:取和予。
6、【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也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项活动,这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记者采访的工作必须从调查研究开始,又结束于调查研究,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直到弄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新闻采访需要点面结合】——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这种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别和普遍的关系,反应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点上的采访,是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人们通常把这种活动叫做“下马观花”。
这是典型报道的需要。面上的采访,是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
8.【想办法让被采访的对象说人话】——课堂
老师上课用《鲁豫有约》璩美凤的视频让我们体会了这一点,当问题涉及到对方的痛处,涉及到对方不想谈论的事时,被采访对象可能开始说鬼话,说空话,说一些说了等于没说的话,他不就事论事,而是将话题大而化之,上升为社会问题或者人性问题,内容空洞。作为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就要把握好问题的设置,巧妙的把问题细化,让对方不能顾左右而言其他,说出我们想问出的“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