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dlmus1 2018/4/29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的这种高低起伏表示在平面地图上呢?我们就一起去揭开这个秘密。
2、揭示秘密——立体模型到平面图的转化
我们先在山上找出各点,高度都具有什么特点?对,高度相等?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这种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叫等高线。(下一条等高线你想标注多少米,为什么?)我们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等。
山体的立体模型就这样转化到了平面地图上,(注意海拔的单位通常为米。)仔细观察,等高线的数值大小与海拔高低有什么关系?(你的观察力太强了)
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当然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每一幅等高线地形图都是通过测绘人员实地测量绘制而成)
承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看出地表高低起伏,它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山地的不同部位。大家在爬山的过程中,有没有留意过这些部位?爬过山的同学举一下手。
3、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