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7
文档名称: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教材-高等学校.pdf

格式:pdf   大小:4,010KB   页数:39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教材-高等学校.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8/4/30 文件大小:3.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教材-高等学校.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单辉祖谢传锋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策划编辑黄毅
责任编辑姜凤
封面设计于涛
责任绘图郝林
版式设计王艳红
责任校对尤静
责任印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是在面向世纪课程教材《静力
21
学》和《材料力学》( , )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力学基本要求”编
ⅠⅡ
写而成的。本书紧扣“教学基本要求”,力求使工程所需基础简单明显,在内容选取上采取
精简内容、突出重点等办法,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对工程力学课程的要求,满足高
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全书概念严密、简明扼要、语言流畅易懂。与同类其他教材相
比,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全书分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两篇。静力学篇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汇交力系、力偶系、
平面任意力系、空间任意力系与静力学专题等章。材料力学篇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
6
缩、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压
杆稳定与疲劳强度等章。
10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非土类各专业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
供高职高专与***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 )数据
CIP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单辉祖,谢传锋合编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ISBN7-04-013088-2
工单谢工程力学:静
ⅠⅡ①②Ⅲ①
力学高等学校教材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高等学
- - ②-
校教材
- ⅣTB12
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 )第号
CIP 2003 098346
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购书热线
010-64054588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号免费咨询
4 800-810-0598
邮政编码网址://
100011 http
总机://
010 - 82028899 http
经销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印刷
开本/ 版次年月第版
787×960116 1
印张印次年月第次印刷
25
字数定价元
470000 2860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总序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满足我国高校从精英
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移阶段中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
探索和建立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
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
21
全国余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进行其子项目课题———“
100 21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在高等
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并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和配合下,推出了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立
体化教材,冠以“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年月,教研中心在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世纪中国高等学
2002 11 21
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立项研讨会。会议确定由教研中心
组织国家级课题立项,为参加立项研究的高等院校搭建高起点的研究平台,整
体设计立项研究计划,明确目标。课题立项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
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启动立项研究计划。为了确保课题立项目标的实现,组建
了“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领导小组
21
(亦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立体化教材建设领导小组)。会后,教研中心组织了首批
课题立项申报,有所高校申报了近项课题。年月,在黑龙江工
63 450 2003 1
程学院进行了项目评审,经过课题领导小组严格的把关,确定了首批项子课
9
题的牵头学校、主持学校和参加学校。年月至月,各子课题相继召
2003 3 4
开了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教学改革的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确定了项目分
工,并全面开始研究工作。计划先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形成一批有关人才培
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理论研究成果报告和在研究报告基
础上同步组织建设的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与过去立项研究不同的是,“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
21
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在审视、选择、消化与吸收多年来已有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