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述
占世界人口80%的17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先后参战的国家多达61个,其中在40个国家的领土和有关海域展开了军事行动。轴心国阵营有德、意、日、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泰国和芬兰(1941年6月25日对苏宣战,但未对英美宣战)等9个国家,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总计52个。另有23个国家和地区虽未参战,但因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或成为盟军据点而实际上成为双方的战场,总共卷入大战的有84个国家和地区。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作战地区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占交战国国民收入总和的60—70%。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死亡人数为5600余万(军事人员为2210万,平民为3430万;或约在9000万人以上),占交战国人口的3%。
二战前的形势具有以下新特点:
①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②出现了各国共产党及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③出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强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④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一个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从根本上讲,一战与二战起因基本上相同,都是帝衡规律造成的,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具体来讲,这场战争的原因分为远因和近因两个方面:
远因:
①德、意、日三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三个国家的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因素很浓。
②这次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分赃造成的结果。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着新的战争。
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根据条约,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居民,3/4以上的铁矿,1/3的煤和2/5以上的铸铁,1/3的钢,1/7的播种面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作为战利品加以瓜分。条约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拥有10万陆军维持治安。不准建立空军,不准制造飞机、坦克、大炮、军舰、导弹。莱茵河右岸50公里为非军事区。条约还规定德国要付给战胜国大约1320亿金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并要求在30年内偿清。此外,德国还要承担协约洋上的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华盛顿会议加深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为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埋下了祸根。所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着新的战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和性质
由于时代的不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以下新的特点:
⑴在帝国主义集团中出现了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法西斯国家更富有侵略性。原因:
①这些国家是建立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对外侵略的经济基础更加雄厚;
②大都有军国主义传统;
③军队通过政变攫取政权,实行军人统治;
④这些国家经济上强大,政治地位低下,殖民地狭小或没有殖民地。但他们后来者居上,要争得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地位、殖民地和市场,必然要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