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市实验学校叶红
形容枯槁的杜甫向我们走来
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公元712—770年)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这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
是一位用诗歌感染了一代
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
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
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
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
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尽得古今之体势,
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
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
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杜甫生平创作时期及其代表作品
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
《出塞》《赴奉先咏怀》 涉世不深、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达到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