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
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
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常常呼朋引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游泳。
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与蔡和森等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抒发壮志。
1918年4月,与何叔衡一起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以湖南省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一大。
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二、篇名解释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长沙》意为:
一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长沙的词。
三、课文鉴赏
(一)感知课文
1、观视频,听朗诵,赏美景,感节奏。
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诵的节奏、朗诵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