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ppt

格式:ppt   大小:1,95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ppt

上传人:ouyangxiahe 2019/5/30 文件大小:1.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2、学习上阕词的常识词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又称“诗余”或“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句数、字数、声律等,都有其特定的规格。在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1、前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2、“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看”字管到哪里?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1、第一句的作用是开篇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橘子洲是长沙的地方,他看到的是长沙的景象。2、“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万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