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杜桥镇水旱轮作技术推广情况调查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桥镇水旱轮作技术推广情况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小猪猪 2012/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桥镇水旱轮作技术推广情况调查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杜桥镇水旱轮作栽培的调查报告
杜桥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省级中心镇、全国太阳镜生产基地,去年还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全镇陆地面积186平方公里,辖1个中心区、7个办事处、123个行政村、4个社区,,流动人口5万多人,,建成区常住人口近9万人。目前,,,其中早稻播种面积达6610亩,拥有一个面积达1万多亩的农业部水稻高产示范片。全镇西兰花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洋平杨梅、马宅柑桔、溪口猕猴桃等农产品在周边有一定知名度。共有60多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7家。杜桥镇先后被评为农业部统防统治示范乡镇、省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工程示范乡镇。
一、开展水旱轮作的必要性
早稻,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品类,也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近年来,随着杜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脱离土地,更多的村把发展的方向放在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工业上。另一方面,虽然通过土地流转机制,耕地进行了集中种植,但由于单季种植早稻收益不高,早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同时,由于许多菜农为了追逐亩田利润的最大化,一年四季都种植各类蔬菜,用田而不养田,让旱地长期旱耕,致使土质变浅,土地碱化、虫害猖獗,土壤中有机质养分逐渐流失,土地肥力被越种越低,造成了蔬菜种植的连作障碍,导致蔬菜生产的产量下降和质量衰退。
因此如何提高早稻面积成为当前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那么,早稻发展的新途径在哪里呢?对此,临海市农业局在杜桥率先尝试开展在旱地种植早稻,经过3年努力,找到了一条以“西兰花—早杂优”水旱轮作为中心的旱地发展早稻新途径。
二、水旱轮作技术主要特点和推广应用情况
新轮作模式的关键在于筛选出了早杂优新品种旱优2号,它具有旱作、高产、稳产、适应性好、品质优等特点。同时,针对新品种旱优2号存在的“怕倒伏、怕杂草、苗不齐”等缺点,临海市农业局根据自然条件,攻克技术难关,使旱优2号的推广成为可能。据了解,为搞好新轮作模式,临海市农业局专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旱地种早稻的技术体系,包括适期播种、整平田面、施足肥料等。比如,结合西蓝花生产适时播种,采取免耕法直接播种以及“基肥重、分蘖肥要控、穗肥要准”的施肥法则,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2009年,杜桥镇禾康粮食专业合作社在临海市农业局的指导下,率先在蟾洋、良种、西横等村158亩耕地上开始尝试水旱轮作试验,即在4月开始播种早稻,8月上中旬收割后,9月上旬开始种植
宝塔菜、西兰花,形成了前作早稻后作西兰花的“粮—菜”水旱轮作模式。2010年,合作社又与上海农科院开展合作,引进“沪优2号”作为前作搭配品种,轮作面积也扩大到280亩。经过两年来的试验示范,合作社的水旱轮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水旱轮作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
推广水旱轮作模式主要有两大好处:一是有利于促进西蓝花等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它解决了由于冬季西兰花采摘后土地闲置问题,而且通过水旱轮作可以减少西兰花病虫害发生,降低成本,促进西兰花增产增收。二是有利于促进早稻生产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西兰花等经济作物的闲置旱地种植早稻,改变过去早稻无人种的局面,使扩大早稻面积成为可能。同时,改变了过去早稻低产的传统,实现早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