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设计
实验目的:培养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和巩固模电知识,熟悉常见的元器件,和基本焊接方法。
实验仪器:函数发生器,收音机(其他能发出声音的声音源均可),音响,焊接常用的器材如电烙铁,焊锡丝,吸锡泵,镊子等。
实验原理
第一部分:
作用与组成
声频放大器又称音频放大器,低频放大器或扩音机,顾名思义,它是放大电信号的装置。由于各种信号源(声源)输入的信号很弱(几毫伏到1-2伏),不足以推定扬声器放声,因此必须将这些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从高保真意义上讲,要求放大器如实地放大原信号,即原汁原味,但从广义上讲,为了使声明更动听,又常常对信号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修饰与加工。
按声频放大器中各部分的功能不同,可将其分成两部分:其一为前置放大器(还可细分为信号源前置放大和主控放大器)其二称为功率放大器(也称后级放大器)按类又可分为合并式(前置后级一体式)、与分体式(前置与后级分开),分体式一般为高档机。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的作用是对调谐器、点唱机、录音机、传声器,激光唱机以及其它声源送来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与放大,以便为功率放大器准备适宜的电信号,使后者顺利工作。确切的说,前置的作用是对输入的某些信号进行频率均衡或阻抗变换,并对各种信号进行不同量的放大,使各种信号输出电压基本相同,以利于其后主控放大器进行工作。
前置放大器中的主控放大器也称放大器或线路放大器,主要作用是将前面送来的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修饰与放大,使之满足功率放大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并达到人们对音响效果的某些主观要求,比如,音量调节、响度控制、音调调节、噪声抑制、声道平衡、宽度展宽等功能都在此环节完成。
功率放大器
其本质是将交流的电能“转中换”为音频信号能。
其构成成分为输入级、前置激励级、功率输出级、保护电路和功率指示、电源。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高保真立体声放大器广泛采用晶体管集成电路,随着人们对电声指标的更高要求,在民用放大器中甲类、超甲类、电流负反馈等其他类型的超低失真放大器逐渐增多,为了改善音质,人们对场效应管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图如下所示
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出该电路主要分成三部分:左边为前置放大电路,输入端的电容起到隔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中间部分为功率放大电路,Q8,Q9为功率管。右边的电路四个二极管组成一个整流桥,经过电容的滤波作用,使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源。在输出部分接一个RC电路起到滤波的作用。(凑字数,整个电路综合运用了模电的知识,包括电容的作用,差分放大电路,二极管整流桥,功率放大电路等。)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根据原理图选取材料
器件清单如下:
电解电容:100uF x4 , 10uF x1 , 10000uF(2200uF)x2;
瓷片电容:101 x2 ,104 x2;
电阻:33K x1 ,3K3 x2,51 x1,100 x4,22K x1, 1K x1,47K x1, 200 x2, 10 x1, x2;
三极管:2N5551 x4, 2N5401 x3, A1047 x2;
二极管:IN4001 x2,4148 x1, FR307 x4;
保险管: x2;
第二部分:根据实验原理图和实验室提供的洞洞板合理布局。元器件布局的时候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