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素描技巧.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素描技巧.doc

上传人:bjy0415 2015/5/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素描技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素描技巧
---闲谈教儿之道
目前学****的是素描,她今年上初一,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美术培训班学****至今坚持了六年。蒋虹的妈妈吴女士说:“课堂上老师讲的太简单了,课外培训班的老师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而且培训班的学生毕竟少,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黑色确实是色彩里的一个极限。给孩子选择黑色时要小心,要特别注意黑色和其他色彩的关系问题。我特别排斥画里面的让黑色成为一种边框,假如它的边框是绘画性的,是艺术性的,非常自由的边框,这样的很美。我们要区别机械的、死板的、僵硬的、没有变化的那种黑边,就像人没有表情一样,那样的黑白画最好别给孩子看。因为他慢慢会形成一种印象黑色是用来勾勒一个硬硬的框的。这种用黑色的方法完全是非艺术表现。如果是自然表现的话,孩子会忽略掉黑色的作用,而是进入到它描绘的形象里面。像《点和味》里面都是黑色,而且那个黑色是特别自由的。只有一点点其他颜色,孩子完全可以进入到那个形象里面,这样的书是经典,可以给孩子看。
   有的妈妈还会不耐烦的说:你什么时候才能画个像样的东西来呀?!而大多数妈妈会对自己孩子的作品表示谦虚,竟能当着孩子的面说:我觉得XXX画的真好,我们这个总是不行,没天赋吧?
    一个台湾的朋友曾对我说:真佩服大陆妈妈们的胆量,可以随便说孩子,我要不懂可不敢呀!
  今天我是对此深有体会,美术创作是每个孩子都会自然发生的一个重要行为,在这个行为中关系到年龄段的普遍身心规律、视觉发展规律、个体的不同心智成长水平,还涉及美术创作常识和各种审美原则,当我们不明白其中奥妙时,怎么可以有简单的指令和干涉行为呢?当然,这不能全怪家长。所以,我在此要必须讲讲6岁之前儿童绘画的几个重要问题,让各位在今后依然忍不住要当老师或医生时,可以有据可依。
两三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单纯的背景,是不是他们视觉发育水平要求这样?
有这个因素,跟他的视觉发育水平有关,还有一个是敏感度的问题。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他的敏感度特别高,他对色彩非常敏感。这个敏感体现到他看色彩时候的反应,他反应的很快。但这个反应是内在的,我们有的时候不知道。有的孩子看到一个颜色会激动的跳起来,有的孩子看到一个颜色赶快跑,不愿意再看……这些反应,和他的视觉发育都有关系。
儿童视觉特征的第一点就是单纯,而这个单纯也是绘画艺术里面的最高境界。走到一个极限以后就是单纯,就像毕加索晚年的画很单纯,米罗最后的色彩就是黑白两色。人到老了回归了,返老还童了。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有单纯的需要。经典绘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作者自我为中心的。
  有时候看到一些说明是给三岁以下孩子的书,但背景特别复杂。这种书适合三岁以下的孩子看吗?
完全不适合。色彩有对比,色彩对比也有很多层次有单纯的对比,有很鲜明的对比,也有很柔和的对比。这个层次是越来越高的。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经典绘本里面的画,很多都不是单纯的色彩,而是很柔和的色彩,看到它们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当孩子一点点长大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视觉需求,在绘画里他也会表现出来。如果我们违背这种规律,总是给他以强烈的色彩刺激,那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吃惯了“厚味”,清淡的、多层次的味觉就会弱化,对色彩的感觉就会弱化,再看到柔和的东西时候就会接受不了。
 黑白色的绘本没有颜色,但是确实很美。有很多家长不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