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针灸治疗面瘫论文针灸治疗论文:
陈全新教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经验简介
[关键词]面瘫;贝尔氏麻痹;中医病因和病机;针灸疗法;名医经验;陈全新
陈全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陈老从事针灸临床已逾50载,独创“飞针”疗法,享誉国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讲学,被誉为“东方神针”。笔者有幸与陈老共事多年,为其高超医术叹服不已,耳濡目染,受益良多。特将陈老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贝尔氏面瘫(Bell’s Paralysis)是一种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陈老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面瘫或口眼歪斜范畴,其病机为平素正气不足,气血两虚,卫表不固,而为风邪侵袭,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失调而成病。发病初期多为风寒邪乘虚侵袭,邪气滞留经络,导致经络闭阻,气血失运,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为此病,如能及时治疗,可完全康复。若邪气深重,或日久失治,外邪留滞经络郁而化热,或久病成瘀,闭阻经络,化为热毒瘀滞之证,则疗效较差,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内服中药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2辨证论治
陈老对贝尔氏面瘫的辨治,一般分为风寒犯络证和热毒瘀滞证2型。针灸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面神经瘫痪,其疗效差异甚大。总的来说,属风或寒邪犯络所致的面瘫,疗效较好。属热毒或血瘀阻滞经络所致的面瘫,则应结合其他疗法,并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才能奏效。在治疗面瘫重症中,陈老不拘泥于单纯的针法,主张
“汤药治其内,针灸攻其外”。在治疗属热毒伤络所致的贝尔氏面瘫重症时,结合使用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类中药内服,如板蓝根、鱼腥草、黄芩、连翘、赤芍、丹参、钩藤、僵蚕等,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
多为贝尔氏面瘫急性期患者,常呈突然发病,多无全身症状。症见:患侧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运动,眼脸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作吹哨运动,食物滞留颊内,饮水流液,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细数。治则:行气血、祛风寒、通经络。用补法,针灸并施。主穴:合谷、颊车、足三里、翳风、运动下区(对侧)。
多为贝尔氏面瘫后遗症期患者,因感受外邪日久,久郁化热成毒,热毒留滞经络,致经络闭塞不通,形成瘀血,病情较重,患者除症见口眼斜等面瘫症状以外,还兼见面部麻木不仁、面肌萎弱无力、舌紫暗或有瘀点、苔黄、脉细涩等症(如因脑炎、脑血管意外或颅脑外伤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则只出现面下部的瘫痪,患者额纹、闭目正常,可做皱眉运动,但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用平泻法。主穴:合谷、曲池、风池、太冲、血海、运动下区(对侧)。
、鱼腰、四白;面肌松弛配下关、颧、迎香;口角下垂加地仓、承浆,并可用艾条温灸风门、肝俞、大椎、脾俞、膈俞、足三里等(每次选2~3穴,温灸15~20分钟),或用梅花针在患侧眼、面部轻叩刺。刺合谷、足三里,能旺盛阳明经气血而祛风寒;刺颊车、翳风、运动下区(对侧),能疏通面部经络;平泻曲池、血海能清热活血;刺风池、太冲,能调和肝胆气血;温灸风门、大椎,能温散风邪与清阳;灸肝俞、脾俞、膈俞、足三里,能补血益气。随症局部配穴及患处梅花针叩刺,属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