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打造“智慧能源高地,淮畔山水名城”
——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征求意见稿摘要)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概念
赵民(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前瞻性研究,是针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研究和谋划。作为城市宏观层面的“非法定规划”,战略规划工作具有总体规划所不具备的快速、实效和创新的特点。因而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今年2月在考察北京市的谈话中特别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此外还对区域协同发展、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当前,淮南正处于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战略规划研究来完善既有城市总体规划、并为未来新一轮总体规划提供技术储备十分必要,贯彻落实了中央的要求,体现了市委、市府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对规划的重视,有利于促进淮南城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缘起
淮南市在大区域版图中居中靠东,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近年来,淮南市抓住融入“长三角”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初步实现了“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较好落实了国家的皖电东送计划、安徽省的东向发展以及建立合肥经济圈的战略要求;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基本遵循了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东进南聚、西优北联”方针。
另一方面,目前淮南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要达到总规预期的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尚有较大难度;工业园区名目繁多,难以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竞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阻碍了淮南从传统煤矿城市向新型智慧能源城市的升级转型。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速减慢,未达到总规预期的年均1%以上的增速,2012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以煤电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对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任务很重,难度大。近年来,为了积极谋求新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制了《淮河北岸滨河新城规划》、《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和《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等重大规划,这些规划与上位规划需要有更好的总体协调。
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编制始于2004年,该规划实际上对指导淮南市的城乡建设指导作用已达10年。因此,对该版总规的实施情况及现实适应性加以评估、并相应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从而及时更新实施策略及优化总规的引领作用。这既是淮南市城市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3、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本次战略工作围绕淮南市提升区域定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空间优化和稳固生态安全保障性等四大主题,对影响未来淮南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创新性和关键性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开展多方咨询和协调。其重要意义在于明确淮南市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同时也为下阶段的各项规划编制及修编工作提供宏观指引。
战略规划重在突出战略导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