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重新认识土传病害,培本扶正驱邪祛病.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新认识土传病害,培本扶正驱邪祛病.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5/5/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新认识土传病害,培本扶正驱邪祛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新认识土传病害,培本扶正驱邪祛病
——土壤保健技术的新证据
吴代彦(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土传病害极为常见,绝大部分农作物都有,危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作物的根部和茎部,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者茎腐烂,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生后,比较难治,病菌深藏土中,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另外,土壤有害病原物侵染植物发病后,会使植物生活能力和抗逆性降低,极易受到其它病原物浸染危害。所以,有效根治植物土传病害对防治植物其他病害的意义重大。
土传病害对植物的危害很大,不同病原物的潜伏期也不尽相同,防治方式多种多样,人工物理方法耗费人力,生物方法作用单一,化学药剂污染严重,破坏土壤生物群落平衡。而用土壤保健技术防治土传病害,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无污染,既能有效抑制土传病害,又能预防其他病虫害,并促使土壤功能越来越好。近些年来在设施大棚土传病害、连作障碍上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地解决了“有病治不了”和“换土换地”等重大难题。
土壤保健技术之所以好,首先是认识上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往把
土传病害描述为“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或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这是从植物病害角度看问题的,因而所采用防治技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有限,或开始效果好,以后慢慢就不行了。
如从土壤角度看问题,这是典型的“有病土壤导致植物有病”的“土壤病”。先是土壤有病,然后引起植物根茎易感部位发病,再进一步传染、蔓延的多种植物病害。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土壤有病,只看到植物有病。但其根源在土壤,土壤是作物病害的“发源地”——土壤中不仅含有足够数量和活性的致病病原物,同时具有病原物侵染发病的“致病条件”。
从植物角度看待土传病害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土壤的主导作用,只把土壤作为植物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条件看待。实际并非如此,用中医的系统方法看,土壤、植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土壤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关系,相生相克,相互影响。如果土壤有病,植物必然有病,如果土壤营养不良,植物必然营养不良,如果土壤抗性差,作物抗性也差,土壤与植物的水分、温度、呼吸等等,皆同此理。所以说,健康的土壤与健康的植物是统一的,或者说只有在健康的土壤上才可能生长健康的植物。因而言之,土传病害是“土壤-植物系统性病害”。
从土壤角度来看,土传病害又是源于有病的植物,即有病的植物才会把这些致病的病原物残留在其生活场所(土壤),如果是病土,则利于病原物的生活、生存、繁殖、侵染,如果是健康土壤,则不利于病原物的生活生存,抑制它的繁殖累积,尽管土壤里有病原物,但它
“自命难保”,活性降低,难以致病,对植物构不成危害。而土壤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生物、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等,都会影响到这些病原物的存在与活性。
在没有化学农药之前,中国传统农业用“轮作倒茬”解决土传病害很有效。轮作倒茬效果好的道理,就是让植物离开病土,在”无病土壤”上生活,而病源菌在脱离寄主植物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