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
地下水控制
第五节基坑降水工程
地下水和地表水大量渗入,造成基坑浸水、地基承载力下降、破坏边坡稳定等不良后果;且当基坑下有承压水含水层时,如不降水减压,则基低可能被冲溃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并在无水的状况下施工,必须作好基坑的降水工作。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并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再结合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勘察前
收集资料(水文气象、地质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环境等);
勘察时
查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地下水渗透性,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查明第四系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与分布,查明降水工程对地上建筑、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水土资源等的影响,以及对降水工程的制约作用;
勘查后
按场地适宜条件确定降水试验方法,有排水和降水两措施。
技术方法
降水的技术方法可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岩性和渗透性,。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
施工排水
排水通常采用集水明排,它是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产生流砂、管涌、掏空、塌陷等现象的粘性土、砂土、碎石土的地层,。
集水明排法
1-排水沟;2-集水井;3-水泵
1
2
排水沟的设置
-,,边坡为1:1-1:,纵坡
不应小于2‰,使水流不致阻滞而淤塞。
集水井的设置:
沿排水沟纵向每隔30-40m设置一个,-,并采用竹木或水泥管和挡土板等作为临时简易的加固,、卵石,以免在抽水时将泥沙抽出。挖土时,集水井应低于排水沟1m左右并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
分层降水方式()
适用情况:基坑深度大、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多层土中上部有
透水性较强的土,或上下层土体虽为相同的均质
土但上部地下水较丰富。
目的: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下层土体边坡而造成塌方,并减少边坡高度和水泵的扬程。
分层排水沟降水
1-底层排水沟;2-底层集水井;3-二层排水沟;
4-二层集水井;5-水泵;6-水位降低线
施工降水
降水常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常用的井点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点等,可按土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的深度、设备条件以及工程特点,。
降水方法
降水深度
渗透系数(m/d)
土体种类
轻型井点
3-6m
-80
粘质粘土、砂质粉土、粉土、细砂、中砂、粗砂、砾石、卵石等
多级轻型
6-12m
-80
同上
电渗井点
6-7m
淤泥质土
喷射井点
8-20m
-50
粘质粘土、砂质粉土、粉土、细砂、中砂、粗砂
管井井点
3-5m
20-200
粗砂、砾石、砾砂
深井井点
大于15m
10-80
中砂、粗砂、砾砂、砾石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1)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将直径较细的井点管沉入深于坑底的含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由于真空作用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地抽出,
使原有的地下水降低到坑底以下()。轻型井点分为机械真空泵和水射泵两种。
1-井点管;2-滤管;3-总管;4-弯联管
5- 水泵房;6-原地下水位;7-降水后地下水位
轻型井点全貌图
井点设备
①滤管:φ38~55mm,,-,管壁上钻有φ15mm左右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内层细滤网采用每厘米30-40眼的铜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粗滤网采用每厘米5-10眼塑料纱布,管壁与滤网间用铁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再围一层8号粗铁丝保护网。滤管下端放一锥形铸铁头。。
②井点管:φ38~55mm,,长度为5 ~ 7m。
1-钢管;2-小孔;3-塑料;4-细滤网
5-粗滤网;6-粗铁丝保护网
7-井点管;8-铸铁头
滤管构造图
⑤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⑥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的绞车。
⑦凿孔冲击管:φ219×8的钢管,其长度为10m。
⑧水枪:φ5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