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977562398 2018/5/1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姓名:
学号: 071171127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2009年4月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最终沦为乞丐,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中***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旧社会中国压在劳动妇女身上的四座大山,是造成旧社会中国妇女悲惨命运原因所在。本文从几千年的封建沉淀形成的民族社会的心理出发,探讨形成祥林嫂悲剧的民族社会心理原因。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悲剧必然性
“悲剧是将人物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鲁迅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注重于“国民性弱点”的揭示,并总是用他的如椽的大笔将下层社会的不幸悲剧描写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祥林嫂是鲁迅《祝福》中的主人公,她命运多舛,一桩一桩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刀,插在她脆弱的心脏,使她终于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的死去。笔者慨叹她的不幸的同时,也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及社会意义进行探析。
一、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祥林嫂是有价值的女性,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吞噬。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祥林嫂挣扎于冷酷的封建制度下。故事开始时,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被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命。祥林嫂因此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惨命运中。封建夫权要求她守节,二十六七的祥林嫂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生活下去,但严厉婆婆的所谋逼得她不得不出逃。在鲁镇,善良的祥林嫂做稳了一个廉价而又高效的奴隶,以为辛勤劳作能换来安心生存,但寻求一条生路的愿望很快破灭。封建族权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样抢回她。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她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祥林嫂就处于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要被剥夺。代表族权的大伯来收屋,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到鲁镇。二嫁再寡,祥林嫂被认为是不祥的。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埋头苦干一年,以为捐门槛能减去罪孽,赢得封建神权的认可,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给她定下的“罪名”。但无情的事实表明,她是无法赎罪的,神权是永远不会包容她的。想从夫权,却守寡不得;丧夫失子,族权不容,则守家不能;忍辱赎罪,神权不容,故守命不成。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她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和损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包容“四权”的封建制度的存在,注定了社会中必将发生祥林嫂的悲剧。
祥林嫂寄身于冷酷的社会环境中。鲁四老爷书房里的陈设告诉我们: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