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形势政策扶老人.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形势政策扶老人.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5/15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形势政策扶老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社会帮扶老人问题
内容提要:近些年来,社会帮扶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因为帮扶老人反而遭到老人的诬赖,以此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社会各方作出自己的表率。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深思。
关键词:现象道德社会反应深思
帮扶老人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震惊全国,彭宇扶起被撞成骨折的老太太却被指认成撞人者,此案历经三审最终和解撤诉,此后双方三缄其口;2009年发生在天津的“许云鹤案”更是此次“扶老人恐惧症”爆发高峰的直接原因,许云鹤称看到违章爬马路护栏倒地受伤的王老太,立即停车为其包扎并打了急救电话,老太却称被车撞伤将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许云鹤赔偿10万元,理由是许的车离老太很近引发其惊慌错乱,跌倒,此案二审开庭双方各执一词,如今仍是一个未有结果的“罗生门”;南通的公交车司机殷红彬将跌倒在马路上的老太扶起却被诬告成肇事者,最后多亏监控录像才还了他一个清白,老太态度立即转变送上锦旗,让人啼笑皆非。正是这样的事一次次地伤害着民众对社会的信任,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不绝于耳。
遇见老人跌倒我们要不要扶
无论是“彭宇案”,还是“许云鹤案”,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公民对其他的社会人的信任危机以及被扶老人被救后诬赖借助者的道德问题。而由此却引发的全社会的大讨论,遇见老人跌倒,到底该不该扶,要不要扶?
按理,在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度,面对老人跌倒,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扶”、“要不要扶”、“能不能扶”的争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论,是因为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被颠倒的事件。善良与正义之举演变成了一种带有一定“风险”的行为,才使得善良与正义后面被加上了一个个不该出现的“?”和“!”。
有调查显示:针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的受访者认为医疗知识不足、怕给老人带来更大伤害是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
其实,帮扶问题背后,是一个集技术问题和道德问题为一体的问题。对此,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帮扶问题背后的技术问题
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可见帮扶问题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所以,在帮扶老人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分情况处理,如果跌倒的老人表现的状况不适合立即移动,我们应该采取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帮助老人度过困难。而不限于立即扶起老人。有时候,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反而会对老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帮扶问题背后的道德问题
与技术问题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