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课前准备和两观察两利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2、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3、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阶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据例8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