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马原第三章(3).doc

格式:doc   大小:160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原第三章(3).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17 文件大小:1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原第三章(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帮助学生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区别,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从而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的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    
•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视频录像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1)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的加强
《辛丑条约》给予帝国主义各国以挟制清朝政府的种种权利,清朝统治者也俯首贴耳,甘当“儿皇帝”。各国驻华公使颐指气使,左右朝政,甚至干预督抚大员的调用。例如,1904年清廷命胡廷斡署山东巡抚,就因德国公使反对而改调杨士骧。在清政府的重要部门,任用了不少“客卿”,除长期把持海关的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外,财政顾问美人精琦、邮政总办英人帛黎等,都是颇有实权的。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通商口岸由1899年的45个增至1911年的82个,并在其中的16个城市设立了“租界”。各通商口岸的外国商行由1901年的1102家增至1912年的2328家,垄断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截至1911年,清政府的外债累计超过12亿两,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20亿元。%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此外,%(1912年),生铁生产(不含土法制铁)的100%, % (1908年), % (1907年)。几十家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操纵中国外汇、经办对华贷款、投资开设厂矿、大量发行纸币,形成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垄断地位。
这时期,中国矿山、铁路等利权是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而铁路利权尤为帝国主义所垂涎。因为攫取铁路利权,不仅是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过剩”资本、榨取巨额利润的极好途径,而且是它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日本《朝日新闻》曾鼓吹说:“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刀姐之肉”,是“亡人国”而“亡之使不知其亡”,“分人土”而“分之使不知其分”的绝妙方法。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2册,第684页。
日、俄分割南满、中东铁路利权从而分霸南、北满,是“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的突出事例。《朴次茅斯条约》使日本取得了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及其附属权益。1906年,日本天皇敕令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作为侵略的大本营;同时设置关东都督府,对旅大租借地实行殖民统治,并“保护”和“监督”满铁会社的“业务”。满铁会社成立后,除已取得的南满铁路及其支线的经营权外,又通过贷款控制了新奉铁路和吉长铁路。铁路沿线到处设有以“保护铁路”为名的日本兵营。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已经霸占了抚顺、烟台、本溪湖等处煤矿,任意采伐长白、临川境内森林;战后,又取得了鸭绿江沿岸木业和南满、安奉铁路沿线矿业由“中日合办”的特权。到1911年,东北南部地区开设了由日本投资经营的资本10万元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近30家,10万元以下的则在50家以上。仅满铁会社所属的煤矿,在1907至1911年的五年中,便挖掘了340多万吨煤,获得了1000多万日元的利润。
沙俄则以中东铁路公司为大本营,垄断了东北北部的水陆交通,占有“铁路用地”13万余晌,享有铁路沿线两侧30华里以内的煤矿开采权和200平方里林区的采伐权。“铁路用地”相当于铁路实际用地的三倍,中东铁路公司内特设有“地亩处”,不仅利用这些地段安置行栈、划分街区、开辟市场,而且将“剩余”土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征收税租。沙皇政府还借口《中东铁路合同》法文本载有“该公司在(铁路)地段内享有绝对的及独占的管理权”等字样,企图把铁路沿线变成“租界”,建立俄国对该地居民的殖民统治。这样,东三省实际上便被分割为日俄的天下。
大利所在,引起了帝国主义各国间的激烈争夺。20世纪初年,英、俄、日三国在退还山海关内外铁路的交涉中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法国成立滇越铁路公司,加紧建造滇越铁路,并企图夺取两广路权;英国阴谋展筑滇缅铁路,染指粤汉铁路,并夺取江浙路权;英、德两国加紧侵夺津镇铁路;日、美、德等国为攫取福建、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