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基层社会治理.ppt

格式:ppt   大小:1,30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层社会治理.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8/5/20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社会治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次之(30%)

: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
主要能量来源)。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外功,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
(二) 能量去路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全身剧烈活动时,短时间内其总产热量比安静时高出数十倍。
机体不同状态时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产热量(KJ/)
────────────-------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额外”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四)环境温度
,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能量代谢率增加。
℃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三、基础代谢
(一) 概念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BMR):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BMR正常值
BMR正常值:=±10%~±15%
甲亢:+25%~+80%;甲低:-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可升高13%。
>±20%→可能是病态
第二节体温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1、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2、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