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教程
第12章计算机知识产权
学习目标: 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保护法律知识,才能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健康发展。本章介绍:·软件知识产权·网络行为规范与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软件知识产权
计算机软件是人类知识、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软件产业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由于它具有开发工作量大、周期长,而生产(复制)容易、费用低等特点,因此,长期以来,软件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软件的真正价值得不到承认,靠非法窃取他人软件而牟取商业利益成了信息产业中投机者的一条捷径。1967年在瑞典斯的哥尔摩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0年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确定计算机软件为保护的对象。1991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应该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软件保护法律知识。一方面要尊重别人的智力劳动成果,不应任意侵犯他人的软件版权;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保护自己以及本单位开发的软件成果……
知识产权又称为智力成果产权和智慧财产权,是指对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分为:
工业产权和版权;前者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专有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权;后者专指计算机软件。
软件知识产权
什么是知识产权?
网络行为规范与网络道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技术业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中,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依赖。传统的人类伦理道德也同时受到网络道德的冲击。大量的虚假信息充斥着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网络欺诈;知识产权的侵犯;非法信息的传播,已经使人们在日益膨胀的网络中迷失了自己应有的方向。网络道德的规范刻不容缓的提到了人们的议事日程面前。网络的净化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网络行为规范与网络道德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遨游网络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下形成的规范与操守。由于网络的鲜明特点,使得网络道德除包含道德本质的含义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十条戒律(The mandments)
puter Ethics Institute)
(1)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3)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
(4)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5)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
(6)不应使用或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
(7)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
(8)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9)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
(10)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美国的计算机协会(The Association puting Machinery)
(1)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2)避免伤害他人;
(3)要诚实可靠;
(4)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
(5)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
(6)尊重知识产权;
(7)尊重他人的隐私;
(8)保守秘密。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申明指出的六种不道德网络行为类型
(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
(2)商业性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
(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
(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
(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