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塞展望.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塞展望.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5/22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塞展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塞展望
1 HI的危险因素
HI分为栓塞性出血和血栓后出血两大类,目前认为其发生与闭塞血管的再通、侧支循环形成有关。众多研究表明:大面积栓塞性脑梗塞、脑梗塞后大面积脑水肿、糖尿病、高血压、高龄(年龄>70岁)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1] 。关于抗凝、溶栓药物对梗塞后出血的影响尚无定论,但超早期抗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2,3] 。基于上述研究,对于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特别是栓塞性脑梗塞者,积极合理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血压的管理,使其维持在原来水平的85%左右或维持在150/90mmHg左右较为理想。伴有糖尿病者要密切监测血糖,提倡微量泵入普通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10mmol/L左右。抗凝、溶栓治疗时要严格把握时间窗,谨慎选择患者,这些措施对HI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2 早期诊断及西医治疗现状
HI诊断依据包括:有脑梗塞,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的证据;原有病情突然加重;复查CT或MRI提示有出血;但部分HI患者并无特征性临床改变,所以详细的临床观察和神经系统检查,定时复查CT或MRI对诊断HI特别重要[4] 。由于HI同时存在着梗塞与出血两种不同类型的中风,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西医一般采用中性治疗原则,主要是立即停用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和支持治疗。对出血量过大或有应激性溃疡者,可短期使用无血管内凝血作用的止血剂。
3 中医治疗“中风”的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对中风早有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可见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主要病机是“血菀于上”,即“瘀血”的产生。因此“治血”是关键环节,应以祛瘀为重,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注重溶栓、抗凝疗法,改善微循环;对出血性中风注重降低颅内压,维持血压稳定。这和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止血的认识颇为一致[5]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HI的现状及展望
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不断开展。已经证实丹参注射液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脑内血肿吸收和减轻脑水肿的作用[6] 。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有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7] 。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解内***(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对脑梗塞后再灌注所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有防治作用,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颅内血肿吸收[8] 。P-七叶皂甙钠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渗出和消肿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无停药
“反跳”现象,配合甘露醇应用具有良好降颅压效果。这些较成熟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HI的前景十分广阔。田育红等[7] 报道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HI33例,%。卢红等[9] 报道加用丹参注射液及口服或鼻饲桃红四物汤治疗HI,%,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郑芳文等[10] 报道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HI26例,%。单味中药的前景也很可观。水蛭,其味咸,专入血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主要成分水蛭素,有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作用。有关水蛭治疗急性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