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年申论答题技巧
在阅读有关申论方面的书籍时,常看到“思维”这几个词汇,也有很多人把申论的思维总结出来,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很多大帮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但是,到底什么是思维呢,什么才是申论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本文就这一个小问题作一个小小的探讨。
步骤/方法
1、对思维的认识
。思维在英语中也称之为Thinking,通常有二个解释: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第二解释是哲学上的定义,这种凝固的描述方式并不具有什么实际价值。有些人提出申论作答要有“公务员意识”,此“意识”非与“存在”相对立,而是第一种解释的含义,即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但这个定义也有缺陷:
一是没有指出思维是怎么样进行的;
二是思维的结果并非都是正确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时是片面,或者错误的。
思维存在定义上的缺陷,为申论的作答思维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2、申论的作答思维
,第一种解释显然比较有实际价值,也就是“申论的思维”中“思维”的应有之义。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申论的思维是指对申论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申论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它的结果是“反映申论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而这个结果却也成为申论的作答思维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假设申论是有本质属性的,是有规律性的联系的。
2010年大纲中说,申论是考查机关实际工作能力的考试形式。而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而言,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行为模式。因此,从本质上说,申论考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种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文字表达。
申论的思维呢没有固定的模型,从与申论所要考查的基本能力相对应的角度来看,目前有以下几个基本思维方式:归纳性思维、演绎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全面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
归纳性思维——在申论考试中主要用于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其内容。申论考试中主要是分析理解时要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升华文章主题思想。
演绎性思维——在解答主观题时,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演绎。演绎思维与归纳性思维是不同的概念,申论作答需要演绎性思维的原因有二:一是各题型都有演绎的得分点,在概括、对策、分析、公文等题型中,有少量的分值体现在“表述流畅,用词准确、条理清晰”等方面,这些方面属性演绎的范畴,举个例子,公文写作的讲话稿,通常要融入口语的风格,这就需要每个考生自己去独立“演绎”了;二是在最后的大作文题,演绎得好不好对得分的影响很大,这从阅卷老师的评卷流程以及四类文的分档方面可以看出。
所以,申论主要是归纳性思维,同时也有演绎性思维,要辩证和科学地看待,它们是硬币的两个面,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
全面性思维——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申论考试中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材料时务必理解全部内容,不要有所遗漏;二是在分析、审题、作答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
逻辑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