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55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18/5/23 文件大小:1.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历史必修2 岳麓书社)
学校:深圳市宝安中学作者:唐云波
教学理念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是本校“师徒结对子”活动汇报课暨新课改教学设计比赛中我选讲的一课。由于本课的讲授采取了“体验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受到了评委的首肯与师生的欢迎。
本课内容线索单一,理论较强。如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来是我在设计该课之前反复思索的问题,最终我决定采用“创设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
结合本课内容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情景设置力求体现如下特点:
1. 教学情景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呈现。
高一学生基本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如果编设一些传统形式的情景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考虑到这个因素,我特地从网络上选取了一个非常流行的动漫——“小破孩”,并将之命名为“二毛”。如下图所示:
本课通过《二毛回忆录》的方式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的大历史与二毛个人的小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之穿插到全课的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线索。这样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第10课,顿时因为这段有血有肉的历史而鲜活起来,学生的学****兴趣也空前高涨。
2.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既融入教师设置的情景,又完成基础、能力目标训练的要求。
在设计如何落实基础、能力训练目标的同时,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或让学生扮演“经济权益损失调查委员会”的委员,或扮演“市场调查员”,甚至是“二毛”本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本显枯燥的基础、能力训练题目充满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时而让学生置身当时的历史之中,时而又置之身外、审视历史,交错的时空让学生对从多个维度认识这段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多维的空间、一段鲜活的影象。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课第一目“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重点介绍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内容。第二目“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介绍了列强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疯狂的经济侵略。第三目“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课第一目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第二目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第三目是对前两目的总括。三目合在一起就完整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位于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在第一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第14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课的背景知识——第一子目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教学时可以考虑以回顾的方式比较简短地带过。但本课后面的子目由于涉及较多经济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深奥,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应力求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探求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