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亲子共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大峪沟中心小学 
五二班李艺璇
  近期,我和女儿共同仔细阅读了《弟子规》,深深被《弟子规》的“魅力”所吸引。它除了阐述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通过学习、讲解、吸收,以此滋养孩子幼小懵懂的心灵,开阔孩子气的胸襟,在传统文化底蕴的积淀中开启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优化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必将对孩子的一生带来悠远深长的积极影响。
      弟子规它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一本经典,在和孩子一起诵读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高着自己的修养和学识,也对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停地检验,哪些地方合适?哪些地方不合适?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努力?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弟子规》让我和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精神的洗礼。一本书,教育两代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读书兴趣,而且指导了行动,找到了努力方向,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大峪沟中心小学                   
五二班李艺璇家长李红克   
      
亲子共读《弟子规》
大峪沟中心小学
                          五二班刘艳蕊
前几天,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弟子规》很不错,就买了来,准备有时间让孩子读一读。今天早上,也许是被书上精美图案吸引住了,孩子们在背过古诗之后,主动要求背《弟子规》。欣然答应孩子的要求,和孩子一起读了起来。
    一、“弟子规,圣人训。”
    读了这一句,孩子问圣人是谁?我告诉孩子圣人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刚说到这里,孩子自己就说,哦,我知道,我们背过的《论语》就是他的弟子根据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言论编成的书。“对啊。”我赞许地点头。后人根据《论语》中对小孩子做人、学习等方面的要求,编写了《弟子规》。所以就说“弟子规,圣人训”嘛!
     二、首孝悌,次谨信。
    这一句中的“首”是什么意思呢?两个人想了半天,轩境说:“是首先的意思!”对,“首”就是首先、第一的意思。做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得是什么呢?轩境说:“孝顺父母。”“悌”是什么意思呢?“悌”就是爱护兄弟姐妹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照一下自己平时的行为,觉得自己做的好吗?轩源的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做的不好。一直欺负妹妹。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有错就改是好孩子。子曰:“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之,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自己改正了错误,人人都尊敬你。轩源点点头。
     那么,做一个小孩子,第二要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次谨信”。“次”是什么意思呢?次就是次要、第二的意思。也就是说第二要做到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像轩源整天跑起来像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