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
摘要:要通过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除各类收费滋生的制度性根源,彻底切断行政审批与收费之间的利益机制。要分类重建收费管理的体制机制,“准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尽快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者付费”性质的收费、基金应加强成本核算与信息公开,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收费应打破垄断、增强竞争,等等。一、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
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在过去的卖方市场时代,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在当今的买方市场时代,供给不能自行创造需求,供给需要适应需求,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的变化,无效供给增加(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海外抢购)。因此,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是“海外抢购”现象与国内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根源之一。
供给能力不足加剧了供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由于体制转轨等原因形成的行政垄断等进入壁垒的存在,供给侧的一些供给主体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主动适应需求侧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模仿创新让大量的供给主体快速实现了市场利润,却也导致创新力不足的缺陷,一旦因外需市场疲软不得不转向内需市场,创新不足便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及时转产适应内需的产品。最终,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导致中高端供给无法实现、低端需求供给过剩,引发供需结构性失衡。因此,供给能力不足也是“海外抢购”现象与国内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根源之一。
供需结构性失衡的解决需要从供给侧发力。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两种基本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前者重点是解决总量问题,后者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两者谁起主导作用取決于供需市场的力量。在过去的卖方市场下,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更为有效,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当今的买方市场下,供需结构性矛盾难以通过需求侧管理来解决,很多问题表面上是需求侧的问题,根源却在供给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改变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取向,在适度运用需求侧管理工具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管理,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二、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
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传统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调控手段难以有效应对,唯有创新才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引擎”,无论是结构优化,还是要素升级,抑或是制度变革,都离不开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两点一线”创新入手,“两点”是指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着手,重点是供给能力的创新;“一线”是指从供需两侧关系上着手,重点是供需两侧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一方面,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有创新举措。“互联网+”改变着信息的获取方式,获取信息更为容易,但又面临着信息过载问题。这就要加强供给侧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掌握真实的市场需求,降低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导供给侧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离不开创新。掌握了需求信息,供给侧未必有能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需要通过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才能实现。供给能力的提升则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供给侧能力创新面临的困难
供给侧结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