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点钟学校总结
篇一:蒋念文:四点钟学校的变异
四点钟学校,你到底尴尬了谁?
蒋念文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瞿溪校区
按理说,学生把自己的学校当成自己学习的乐园,玩耍的乐园,成长的乐园,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们的小学生每天几乎面临两次清场,被赶出校门,一次是中饭后,一次是放学后。十一点多钟放学吃中饭,校方清场一次,下午一点之后才能进校门。下午下课三点半左右,校方再清场一次,四点钟时校园里已经空空无一名学生。实际上学生吃了中饭后、下午下课后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文体活动的。
“四点钟学校”的出现让人尴尬,让人纠结:
暴露了目前许多学校几乎都是“一点钟学校”“三点学校”,即中饭后下午一点钟之后学生才能返校,下午三点钟下课学生就得回家,校园里没有学生。文体活动没有时间保证,只有课内,没有课外。“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为一句空话。
两年前,温州商报记者无筝撰言:福建省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会议向全省推荐了厦门“四点钟学校”。2008年初,厦门市金山社区率先在全市创办了“四点钟学校”,周一至周五下午4:00后免费向社区未成年人开放,让学生在这里做作业、看图书、看电视、上绿色网吧、参与万能机械动手动脑活动,填补了学校低年级学生下午4点钟放学后,家长6点钟下班而产生的两小时“管理真空”。
由此观之,“管理真空”的确存在,社会(家长)需要“四点钟学校”;免费开放,体现公益性;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学生除了做做作业之外,主要以课外文娱活动为主。
此举受到百姓的叫好:于是普遍推广。可“四点钟学校”到了温州情况就不一样了,除了校外的“半托之类的四点钟学校”外,许多学校承担了“四点钟学校”的任务,一开始家长感到新奇,几乎都自愿签字报名交钱(每学期约450元),可是慢慢地两年下来了你就会发现变味,除了收费外,在校时间仍不能保证:周一因全体教师开周前会“四点钟”被取消;周五周末提早放学,四点钟没有。还有就是“内容”也发生变化,不再是以辅导作业为主,而是变相上课、补课为主。
“四点钟学校现象”折射出的问题:一个是学校的服务意识较有待加强,不愿多管,往往以安全教育为幌子,把学生尽可能地推向校门外,尽可能的让安全问题容易发生的时间点:午间、下午课后,推给社会,推向家长,催生了“管理真空”。有的学校中午放学清场,下午放学又清场,一天“清理”两次,名之曰:为学生的安全负责——校园内没有了学生自然“安全”了。第二是学校陷入“创收”的质疑,义务教育阶段本不该收费的也在收费,有人说有管理就有收费,可学校毕竟不是商场。第三是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悖,许多老师把四点钟学校用来补课,学生回家后还得做作业,这显然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违减负精神,有违初衷。
学校是什么?“适彼乐土,爰得我所。”对于孩子而言,学校就是乐土,就是乐园,不应该只有园丁,而没有乐园。“学校”中的“学”字的内涵,通过教育让学生学到生活的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懂得生命的意义。“校”字的内涵,第一层意思,念xiao音,知识的传授——这是“教”的功能;第二层意思,念jiao音,意思是把不良的习惯,通过学校矫正——这是“育”的功能。你把学生都“赶”出去了,又如何实现“学校”的教育功能呢。
我的10余年读书生涯与我的20年教书生涯告诉我,学校就是学生的乐园。等学生走了,我们再走,好不好,不要提“一点”“三点”“四点”?。
中肯一点讲,“四点钟学校”的出现也算是一种缓和,缓和了“管理真空”的矛盾。同时冲击了校外有偿家教无序滋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是我们必须加强对“四点钟学校”的引导、管理:
首先,解决学生有时间待在校园里的问题。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意识,多为学生设想。规范学校放学制度,午间不无故清场校园,学校可以允许学生在中饭后有一个多小时或者下午放学后有一个多小时在学校里做做作业、下下棋、打打球、玩玩游戏之类的时间,杜绝“一点钟学校”、“三点钟学校”的重演。
其次,解决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内有老师管理的问题,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明确好值日值周管理职责,加强午间、下午课外活动管理,结合学生辅助员自管。
再次,确保学生不会因“四点钟学校”而“增负”。倡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篇二:社区四点钟学校制度
社区四点钟学校制度
一、管理原则
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免费服务。坚持公平性原则,每位未成年人都有来参加活动的权利,管理人员对来四点钟服务站活动的每位未成年人应公平对待,不得歧视任何一个未成年人。
二、纪律要求
凡来四点钟服务站活动的未成年人学生,要讲文明卫生,爱护公物,不喧哗,不影响他人,团结友爱。
三、管理员职责
社区四点钟服务站管理人员应衣冠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