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一、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四、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七、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民族就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基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通过该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反映出来的。例如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住宅的安排和使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等特点,以及社会风尚、婚、丧、嫁、娶,民间习俗、节日、民族传统,等等,都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品德、爱好和内心世界。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离不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存在的。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
1、旧中国的民族关系
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新中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完全新型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内部关系。
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平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
团结——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
互助——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
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1)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民族有大小之分,一切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同样重要的,都应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民族发展有先进落后之分,各民族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①巩固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