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阑尾炎护理查房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为外科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致腹膜炎,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上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等。
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病因。
(2)细菌入侵由于阑尾官腔阻塞,细菌繁殖,致病菌多为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居外科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患者既往有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经常有有下腹疼痛,部分患者仅有隐痛或不适感。
检查
(1)右下腹压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位置上。
(2)腹膜刺激征象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3)右下腹包块此时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1)腹部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
(2)B超检查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3)螺旋CT扫描可获得与B超相似的效果。
病史汇报
患者,22床,顾正平,男性,73岁,一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腹痛后有发热,具体温度不详,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无呕吐,未排便,外院测体温:39度。于10-9晚急诊入我科,查BUS示:阑尾增粗,肠间隙积液,拟“急性阑尾炎”,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
护理诊断:休克:与血容量不足
目标:缓解休克症状
护理措施:1、立即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2、开通静脉通道,加快补液速度3、予中凹卧位,太高床头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
5、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
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创伤大有关
护理目标: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1、做好心理护理,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疼痛
2、应用静脉镇痛泵
3、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护理诊断: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疾病消耗有关
护理目标:缓解
护理措施:1、根据医嘱,静脉补充高营养
2、予血浆、白蛋白输入
3、予肠内营养缓慢滴入
护理诊断:焦虑与恐惧:与疾病症状严重,担心预后,环境陌生有关
护理目标: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护理措施:1、积极治疗的同时,安慰病人及家属,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2、安慰病人及家属,减轻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