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疆南疆之行踏勘总结报告
2014年07月
新疆南疆之行踏勘总结报告
委托单位:
单位负责人:
编写单位:
编写人:
2014年07月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设计线路依据 1
踏勘目的 1
2
第二章 踏勘矿山简述 4
巴楚县塔格铜矿 4
5
交通位置 5
5
7
矿床成因 9
乌恰县萨热克铜矿 12
交通位置 12
13
14
矿床成因 16
、喀拉塔勒、康西铜矿 17
交通位置 17
17
19
矿床成因 20
乌拉根铅锌矿 21
24
24
25
29
30
第三章 本次踏勘思想总结 31
31
优选铜矿找矿靶区 42
概述
设计线路依据
依据对新疆矿业的分布情况和区域人文地理条件对比发现,新疆目前较为安定、稳定的地方主要为北疆;目前矿业开发程度较好的是北疆;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是北疆;反之,南疆三地区及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形成的盆缘带地方人文稳定情况一般,矿业开发程度低,地质勘查程度低,自然地理条件差。综合考虑近几年来铜金属价格变化及勘查周期的存在,本公司制定了矿业低迷期进行矿业市场整合和矿权收购,矿业低谷期进行矿产勘查及生产准备,矿业复苏期进行产品销售三条主要发展思路。故,本次新疆整体踏勘决定放弃北疆发展,决定对南疆进行踏勘。
踏勘目的
本次踏勘的主要目的是:整体把握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形成的盆缘带的矿业权分布和发展;初步了解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形成的盆缘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初步了解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形成的盆缘带的人文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针对个别矿山的初步踏勘。整体上为南疆发展开辟革命性的起点,为矿业权整合、收购打下基础。
本次设计的路线: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达坂城、托克逊、和硕、焉耆、博湖)—库尔勒市(经轮台、库车、新和)—阿克苏市(经柯坪)—巴楚县—伽师县—阿图什市—乌恰县(经喀什市、英吉沙、莎车、叶城、皮山、墨玉、和田市、洛浦、策勒)—于田县—民丰县(经且末)—若羌—(回到)库尔勒市—乌鲁木齐。路线总行程为4187km;其中乌鲁木齐(经达坂城、托克逊、和硕、焉耆、博湖)—库尔勒市为495km;库尔勒市(经轮台、库车、新和)—阿克苏市为565km;阿克苏市(经柯坪)—巴楚县为245km;巴楚县—伽师县为235km;伽师县—阿图什市为83km;阿图什市—乌恰县为94km;乌恰县(经喀什市、英吉沙、莎车、叶城、皮山、墨玉、和田市、洛浦、策勒)—于田县为799km;于田县—民丰县为113km;民丰县(经且末)—若羌为616km;若羌—乌鲁木齐为942km。其中乌鲁木齐—阿克苏市为G3012吐和高速,阿克苏市—阿图什市为G314国道,阿图什市到乌恰县为G3013高速,乌恰县—皮山县为G3012高速,皮山县—若羌县为G315国道,若羌县—库尔勒市为G218国道。(见图1—1)
图1-1 南疆之行线路图
踏勘矿山简述
本次主要踏勘的矿山有巴楚县塔格铜矿、伽师县伽师铜矿、乌恰县萨热克铜矿、乌恰县吾东铜矿、乌恰县喀拉塔勒铜矿、乌恰县康西铜矿、民丰县牙普克里铜多金属矿。
巴楚县塔格铜矿
塔格铜矿位于巴楚县350°方向30km处,位于伽师铜矿90°方向110km处。。矿区地层主要有下泥盆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古近系是区内的含矿岩系,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古近系自下而上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E1)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及蒸发岩沉积, m;本段地层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区内构造主要为柯坪塔格背斜,含铜矿层产于柯坪塔格背斜中段的南翼。矿区内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矿体赋存于古近系下段F层的碎屑岩中。含矿层地表断续出露长度2km,呈层状、似层状;~2m,平均厚度1 m;矿体厚度在走向上整体稳定,沿倾向厚度有由厚变薄的趋势;根据废弃钻孔知;矿体的空间延展较稳定,连续性好,矿体厚度亦较稳定。矿体中目估铜品位w(C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