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pdf

上传人:jiqingyong11 2015/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张良张莹闫唯

【摘要】在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绿道具有高联通性、高可及性的特征,可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是
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回顾了国内外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在GIS支持下对天津滨海新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的进行分析,构建新区绿道网络体系,同时探
讨了规划建设技术指标,提出规划实施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绿道系统;适宜性分析;技术指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
放的政策指引下,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不断占用生态用地、蚕食生态资源,
绿色休闲空间日趋减少,人地、人海矛盾尤为突出。在大面积自然空间难以有效恢复、城市
绿地开辟困难的情况下,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显
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概念及内涵
“绿道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
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1]该定义强调绿道
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
审美功能。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
定空间战略[2]。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
中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开始绿道规划研究。早期绿道规划呈现围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
状分布的特征,主要体现其连通性与审美游憩价值。近年来,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
善,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方面以美
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为代表。美国是绿道是城市公园的有机联系,集休闲娱乐、户外活
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德国鲁尔区绿道是发展转型中的生态重建,将“绿道”建设与工
业区改造相结合;新加坡绿道是将多个公园贯穿起来的网络,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
日本绿道建设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
色的自然景观,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3-9]。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10-15],目前国内对绿道的理论研究主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城镇绿地
系统和绿地生态网络、环城游憩带和风景道等四个方面分析绿道的功能和作用。实践方面,
珠三角的增城、广州、深圳三个城市在不同类型绿道规划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
如增城的乡村绿道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护原则,将绿道建设
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旅游观光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广州的城市绿道串联各类
景点,与商业建筑无缝连接,让人在城市中亲近自然,合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美化城市环
境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深圳的滨海、滨河绿道着力打造丰富的滨海休闲栈道和滨河亲水景
观,让市民在紧凑的城市里仍可以找到远离喧嚣的“净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品位;该
市的社区绿道将居住区、社区公园、商服设施和就业集中地区有机联系起来,建设自行车租
赁服务系统,合理布局、方便居民出行,有助于宜居城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