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深化兵团团场改革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
———以第十师 185 团为例
王 琼 1 刘 林 2
(1 第十师党委政研室,新疆北屯 836000;2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
[摘要]团场改革工作是兵团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文章在回顾兵团团场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以兵团团场改革试点团场 185 团为例,介绍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以及在改革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所面临的问题,为兵团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兵团;团场;改革试点工作
一、兵团团场改革历程简要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初,恢复建制的兵团拉开农牧团场改革的序幕—全面推行以“一主两翼”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济责任制。“一主”,即以职工家庭承包,兴办家庭农场为主体;“两翼”,即以兴办职工开发性家庭农场和发展职工庭院经济为两翼。“一主两翼”改革措施,冲破了兵团多年来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旧体制的桎梏。1987 年, 借鉴城市企业改革的经验,兵团选择了 30 个团场进行承包试点。1988 年,兵团党委出台《关于农牧团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办法)》,兵团 172 个农牧团场,有 159 个与师签订了承包合同。这一重大举措,引发了兵团对农牧团场管理方式、经营体制、用人机制等诸方面的变革[ 1]。
1993 年,兵团党委决定,由原来对承包职工收费“以支定收”的“倒算法”(团场先确定各项开支, 再明确向职工的承包收费),改为“以收定支”的“顺
算法”(团场先明确承包职工的基本收入,再确定团场各项收费开支)。这标志着兵团党委在减轻职工负担方面展开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2001 年,兵团党委出台《关于深化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试行)、《进一步理顺团场分配关系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团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定》和《关于扩大团场基层民主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办法》的“1+3”文件,提出以“固定、自主、分配、服务”为核心的团场改革重点。
2006 年,兵团党委在承续兵团恢复以来推行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农资集中采供、产品订单收购”为主要内涵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同时制定完善了团场土地经营管理、用工管理等七项配套制度及强化团场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这一重大改革措施,是落实 2006 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新疆和兵团工作时提出兵团在新形势下要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好“三大作用”新要求的具体举措。
[作者简介]王琼(1968-),女,新疆青河人,兵团第十师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政策研究;刘琳(1983-),男, 山东滨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政策。
2009 年,兵团党委、兵团制定出台了《团场章程》,这是兵团自成立以来第一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团场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经营制度,填补了多年来对团场定位不准、认识模糊、无章可循的空白,在兵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兵团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是对兵团历年来改革发展稳定成熟做法和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是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指导团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兵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仍然以团场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