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3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5/27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按: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城市发生较大变革的时候编制的,分别是1983年设立县级市后修编的85版和1988年升为地级市后修编的92版。经过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城市发展新目标的确立,已把我市的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市新一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编制的,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诸多专家两年多的努力,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纲要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163)、信函或直接递交到市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障中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特制定《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范围为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也是本规划确定的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海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南朗、小榄、三乡等24个镇区。
(2)中心城区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及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镇、南朗镇(简称为5区5镇),。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第5条文本中粗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6条本规划自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7条城市性质
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生态、投资环境良好的宜居创业城市,以伟人故里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8条城市发展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1)总目标。在规划期内,中山市经济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力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市,使中山全面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与投资环境,使中山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
(2)阶段目标。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中山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大都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都市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发达城市行列。
第9条城市职能
(1)中山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2)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中心职能,适宜创业城市职能;
(3)服务于广东省西翼、珠江口西岸的交通运输、产业服务职能;
(4)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城市职能;
(5)作为伟人故里的文化、旅游中心城市职能。
第二节经济发展策略与产业布局
第10条经济发展策略与目标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策略,走集约、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8%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2%以下。
第11条产业发展与布局原则
(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