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ppt

格式:ppt   大小:7,600KB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ppt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5/27 文件大小:7.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麦土传病害
*除了传播方式相似外,它们的共同点还有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症状复杂,产量损失严重等。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小麦全蚀病。
小麦土传病害的危害特点
*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
*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
*苗期病轻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幼苗才出现矮化、叶色浅、底叶发黄似缺肥等症状,后期出现“白穗”,再防治为时已晚。
种子发病
*纹枯病: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即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
*根腐病:病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等出土,芽鞘即变褐腐烂。
*全蚀病: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
病苗症状
*纹枯病:主要在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造成死苗。
*根腐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斑,幼苗瘦弱,叶色黄绿,生长不良。
*全蚀病:病苗基部叶片黄化,新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疏稀,根部变黑加重。
发病茎叶症状
*纹枯病: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逐渐扩展造成云纹状花秆。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菌丝体及黄褐色菌核(典型特征)。
*全蚀病: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造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典型症状),重病株明显矮化。
*根腐病:幼嫩叶片在田间干旱或发病初期呈现外缘黑褐色,中部色浅的梭形小斑;老熟叶片在田间湿度大及发病后期呈现长纺锤形或不规则黄褐色大斑,上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叶鞘上为黄褐色,边缘有不明显的云状斑块,其中掺杂有褐色和银白色斑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
发病穗部症状
*纹枯病: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全蚀病: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根腐病:从灌浆期显症,在颖壳上形成褐色不规则病斑,穗轴及小穗梗变色,潮湿情况下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整个小穗枯死,不结粒或干瘪皱缩。枯死小穗黑色霉层明显。
发病根部症状
*纹枯病:根部不表现症状。
*全蚀病: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根腐病:种子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最后根系朽腐。
其他症状
*纹枯病易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根腐病黑胚:被害籽粒在种皮上形成不定形病斑,尤其边缘黑褐色、中部浅褐色的长条形或梭形病斑较多。发病严重时胚部变黑,故称“黑胚病”。
小麦纹枯病的枯株白穗
小麦纹枯病拔节期茎基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