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YMPHONY
这样,偶然地认识它
SYMPHONY
制造学院
罗发吉学号:1143022054 贺元鹏学号:1143022006
胡月学号:11430220
请允许我用我拙劣的文字表达我和交响乐的结交,老实说,在上这个课之前,根本不了解交响乐,觉得它很吵,甚至讨厌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可爱的老师您,第一次上您的课,就喜欢上您上课的风格,活跃奔放!您用通俗易通的方式让我了解它熟悉它,慢慢地喜欢上它,就这样我认识了差点被我错过了好朋友——交响乐!当然这归功于老师的无私的教学!谢谢你,杨老师!
在我看来说交响乐首先必须了解如何欣赏!
在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音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她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其实,交响乐离我们并不远。一开始我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艺术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音乐更多的是靠我们去想象的,它本身并不明确具体。我认为有两点是很重要的第一点,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所以在欣赏它的时候主要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不一定追究它在写什么。乐曲解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主要还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点,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像力。
交响乐给人的启示是很多的,它可以给你很多想象的余地,尤其是无标题交响曲更有这个特点,因为它没有标题的约束,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即使听一百遍还会有新的发现。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真如罗曼罗兰说的“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
贝多芬交响曲
说到交响乐不得不说贝多芬,他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了解他的作品是在上了杨老师的课后,那天下课回到宿舍,听了几首贝多芬,才明白原来好多作品我以前就很熟悉,只是那时不知道是贝多芬的作品,好多事系统的提示音,其实音乐是一种国际语言,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听凭熟悉的音乐都能找到朋友和知音。
SYMPHONY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猛烈地冲击欧洲封建堡垒,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及理想王国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时代。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给予了热情讴歌和赞颂,即使在维也纳,他也经常出入法国大使的宅第,从那里了解革命使法国发生的变化:音乐从贵族的宫廷中走向广场和战场,走向民众;音乐家不再是奴仆,而是共和等公民;音乐不再是只供贵族娱乐消遣,而是为崇高的共和国利益服务。这一切都在贝多芬敏感的头脑中激荡并全部诉诸于音乐。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几年,历史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欧洲的封建专制复辟,但青年时代所确立信仰并没有改变,命运的严酷多变锤炼着真正的人生。
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
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其实在“边听边入门”系列中的那篇《辉煌交响之路的第一步——解析贝多芬第一交响曲》一文中,我们已经对这部作品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
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
我们知道《第一交响曲》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是听觉的衰弱以及严重的腹泻,尤其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其中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体味的。他并没有被病痛的折磨所制伏,依然坚持创作,足见其内心深处具备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此期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后流传广泛的名作,包括钢琴奏鸣曲《月光》、《暴风雨》以及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所以有人说,这段时期贝多芬的创作功底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力量却是来自同病痛的对抗,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