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教学案
教案背景:古诗赏析一直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我采用文本赏析与问题引导这样双保险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2、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教学方法:小组提问法,师生互问法等。
课时:1课时
知识回顾: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南却春意盎然,诗人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问题】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
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
(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
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作用: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