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六下古诗词二.ppt

格式:ppt   大小:24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下古诗词二.ppt

上传人:wyj199215 2018/5/31 文件大小:2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下古诗词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下古诗词 4\5\6首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关于古时“折柳”的****俗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柳”与“留”谐音,所以柳也有暗示挽留之意。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以牡丹象征富贵。以兰花象征高尚。。
以荷花象征高洁。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在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一株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桑梓代故乡。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五) 逢入京使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有《岑嘉州集》。
作者简介
边塞诗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安宁,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盛唐时代安边性质的战争时有发生。又由于不少帝王好大喜功,一些官僚将帅邀功边关,唐王朝的开边战争也不断出现。这样,以边关战事为中心的边关生活便成了盛唐诗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他们一方面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所鼓舞,另一方面也为立功边关求取功名的仕进道路所吸引,或身赴边塞,或心向边关。因此,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便在隋及初唐边塞诗的基础上繁荣起来。代表诗人是高适和岑参。边塞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要内容,边塞流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逢入京使①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
【注释】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④凭:托。传语:捎口信。
【译文】往东遥望故土田园,只觉长路漫漫没有尽头,泪水纵横,已经湿透了两袖,可还在不停地流。途中与回京的使者马背上相逢,没法铺纸写字。只能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朋友,说我一切平安。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遇到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