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教案).doc

上传人:fr520520 2018/5/31 文件大小:2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2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文章用史诗般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迄今尚在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大迁徙的壮观画面。
解说词是对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进程离不开大迁徙这个历史规律拉开镜头,通过追溯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规模移民等历史现象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推出主画面——正在我国发生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课文从“春运”这个我国独创的词语入手,引出“春运”的主体——农民工。引发人们的思考: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每年像候鸟一样来回飞翔,究竟是什么在推动他们的行程?
“农民工”,这是我国特有的对这一群体的特定称谓。这一特定人口的迁徙现象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客观上在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接下来,课文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了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他们身上的那种追求美好生活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拓荒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课文深刻地阐述了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已经变成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今天,农民工——已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为城市化进程而披荆斩棘的历史使命。
这篇解说词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以中外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次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为例,说明人口迁徙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自然段开篇就以结论性史诗般的语言,传达两个信息:一是人口迁徙,二是历史随之变迁。
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以宏大的笔触概括地描绘了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滚滚洪流,和大槐树下人们对新生活和美好家园的憧憬。两个自然段既是对第一自然段的展开,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出和衬托今天发生在神州大地的这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的历史现象。
第四自然段笔锋一转,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现实,拉回到身边,让我们在历史的背景下关注眼下正在进行的这场亘古未有的人口大迁徙。从结构上看,这一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5~13):作者以极富抒情性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只有我国才有的现象——春运。
作者之所以选择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至少出于三点考虑:第一,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为了这个美好的节日,为了能够与家人团聚,才有了
“春运”这个寄托了无数思乡游子心结的名词;第二,“春运”并不是人口迁徙的一种手段,而是承载城乡之间的一条纽带,是承载无数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条道路;第三,“春运”是中国当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无数农民工兄弟姐妹为国家的进步与繁荣奉献开拓的缩影,是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精神意志的一种象征。
这部分的重点在第十一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
第十一自然段用统计数据说明“春运”规模之大、运输部门投入运力之多、客流汹涌之澎湃实属罕见。
第十二自然段直接评价“春运”,说这是一个奇迹。显然这个“奇迹”的外在形态是春运任务的完成实属不易,而内在形态则是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候鸟式流动,在古今中外都是孤例。
第十三自然段揭示“春运”的主角是农民工。至此,农民工作为这场史无前例大迁徙的主角才正式登场,电视片从这里才正式开始对农民工进行介绍说明。
第三部分(14~16):讲述我国史无前例的大迁徙起源、原因,及其产生的规律和本质属性。
作者首先用一些列数据,并用与他国总人口进行比较的方式说明农民工数量的庞大,接着说明他们的往返路线——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这种候鸟式的自发流动,和当年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一样,都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作者最后总结说:“农民工不是一群从农村走向农村的农民,而是一群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他们脚下的道路,不是一条回归传统生活方式的唯一出路,而是一条再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

第四部分(17~19):讲述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部分作者再次将人们的视线从现实转向历史,从中国转向世界,目的是让人们在更加广阔和深厚的背景中审视这种农民工候鸟式迁徙现象的历史意义。突出农民工以一种拓荒的精神在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民族的复兴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
课文在写法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值得学****br/>一是使用大量史实和数据。如14自然段到17自然段,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了我国农民工的数量、来源去处、流动量以及在各地所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