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义和团运动
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爆发)
1、原因与背景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起人民大众的激烈反抗。
◇根本原因: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
资料: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
“鬼子”指列强侵略者。
“和约”指列强与中等条约。
“民怨不伸”指侵略者欺压百姓,而中国人民却无处申冤。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引起人民大众的激烈反抗。
起于山东等地的烧香拜神、操练拳棒的反清秘密组织。
1900年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抗击八国联军
1900年8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2、口号:
“扶清灭洋”
资料:保护中原,驱除洋寇。——《义和团告白》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民于社稷
——《马兰村坎字团告示》
3、经过: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镇压
招抚
铲除
为什么会有如此
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呢?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阅读P96资料和两个观点,回答:
1、结合资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2、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
口号的提出是当时中华民族与列强矛盾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也使义和团运动能迅速发展,但“扶清”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都认同,观点1肯定了其积极意义,观点2指出了其缺陷。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
1、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侵略权益。
2、八国联军: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3、八国联军的罪行: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北京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资料1:“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资料2:“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通知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4、《辛丑条约》及影响:(1901年)
①;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内容:
◇影响: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
影响
①;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拆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⑤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列强勒索到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区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以上两项条款,使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这一条款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感到喜出望外,立即批准了这个条约,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1、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