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胸膜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广口瓶一只,硬胶塞一个,上穿长短玻璃管各一个,长管上端与引流管相接,下端插入水封瓶液面下3cm~4cm,短管为排气管,上下自然开放。引流瓶内放生理盐水约500ml,引流瓶低于胸腔60cm~100cm,全部装置应密封不漏气、无菌。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接通后即见管内水柱上升,高出水面8cm~10cm,并随呼吸上下移动。若水柱不动,提示引流管不通。复张困难者需要装负压吸引器。
2 基础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前后对病人解释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妥善固定引流管将留有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应安放在低于胸膜腔60 cm的位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保持适当体位采取的体位当血压平稳后,应给予半坐卧位,此种体位可以减轻疼痛,并使膈肌下降,减轻其对心脏的压迫。半坐卧位时因胸腔扩大,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得到改善,利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胸腔引流管常置于腋中线或腋后线第七、八肋间,有利于胸腔引流并使感染局限化。
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小便道畅,防止便秘及尿路感染。
3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瓶两部分组成,引流管周围由油纱布包盖严密。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应每24 h更换引流瓶,更换管子或搬动病人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以防空气进入,若有齿钳子的齿端必须用纱布包裹,防夹管时引流管破裂,漏气,但临床用时我们一般用钳子末端,防止管子夹破。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内应装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做基础,并用胶布做标记,整个操作过程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保持引流通畅(1)勤检查引流管有无折、扭曲、受压、阻塞、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2)勤挤捏引流管。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 min挤压引流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3)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情况水柱波动有两种情况:(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cm~6 cm,表示引流管通畅。(2)水柱无波动,患者无出现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已无残腔;若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液体排出观察与记录观察指标为液体的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 h内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