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概念
知晓的不良作用
麻醉深度的判断
评价
术中知晓
就是在全麻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由于当前的全麻基本上为复合式麻醉,即多种不同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镇静遗忘、镇痛、肌肉松弛为主要的三个部分。如果出现术中知晓,意味着镇静遗忘作用消失,而肌松、镇痛作用还可存在。在这样的状况下,患者可存在意识,可听见周边环境的声音,但是无法控制肢体的任何运动,包括例如睁眼、咳嗽。同时,伴或者不伴有对疼痛的感知
1846年10月16日美国Morton在MGH第一次乙醚麻醉公开演示
自从Morton 1846 年第一次演示乙醚麻醉以来,术中知晓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肌松药的使用,麻醉深度的临床指征大部分消失,麻醉倾向于偏浅。虽然现代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应用已大大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但术中记忆和知晓仍时有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介绍几个有关概念:
记忆(memory) 记忆是把过去体验过的或学脑内保持认识,以便能够回忆、推理和反映再现。又分为清楚记忆和模糊记忆。
1、清楚记忆(explicit memory)或称有意识记忆(conscious memory)是指经回忆和识别试验评定的有意识的对以往经历的清楚回忆。
2、模糊记忆(implicit memory)或称无意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 是指经测试由以往经历产生的行为或表现的改变。无需任何有意识地对以往经历的回忆,但要用催眠术才能回忆。
知晓(awareness) 知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是大脑的记忆(贮存)和回忆(提取)的全过程。相当于回忆或清楚记忆,亦有人认为其包括清楚记忆和模糊记忆。
九十年代初Griffins和Jessop提出: 随着麻醉药剂量的增加意识是逐级变化的,表现在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和对麻醉中事件的记忆呈逐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客观测量,可反映麻醉深度。认知功能分为4级:1)有意识的知晓,有清楚记忆;2)有意识的知晓,无清楚记忆;3)无意识的知晓,无清楚记忆,但有模糊记忆;4)无知晓。
清楚回忆(知晓)的不良作用
1993年Moerman等与26例经历术中知晓有清楚回忆的病人进行了交谈,大部分病人因术中不能用动反应和呼唤来求助而感到惊慌和无助;有些病人有濒死或被遗弃的感觉;有些感受有疼痛。70%病人留有后遗症,包括白天焦虑、夜间睡眠受扰和恶梦,其中3人需心理辅助治疗。在有知晓过程中感觉疼痛者90%患有后遗症。其他研究亦有相似的报道。
Ghoneim等(1997)对术中知晓或清楚回忆的后果进行了复习。病人最多的两个主诉是在术中能听到各种事件,有虚弱或麻痹的感觉,有些病人伴有疼痛。病人特别能回忆起有关他们医疗状态不佳的对话。术后最多的报道是睡眠受扰、做梦、恶梦、难受、突然出现闪回和白天焦虑。对大部分病人术中知晓的经历可能没有留有太久的后遗症,但有些可能发展为创伤性神经官能症综合征(syndrome of traumatic neurosis),表现为反复恶梦、焦虑、易激动,对死亡和精神健全过于关注。
麻醉中记忆和知晓的预防
(一)麻醉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麻醉医生须承认和了解这种潜在事件的发生。ASA建议术前告之病人术中有记忆和知晓的可能性,特别是术中需要浅麻醉时。因交感兴奋性增加可能增加麻醉中知晓的可能性,因而术前查房解除病人焦虑心理很有必要。另外,不应在术中谈论与病人相关的话题。